他宣佈海湖山莊,取代白宮,成為世界災難的指揮中心。他拿起電話,試圖打給普丁,習近平,⋯⋯電話的聲音是莫札特的安魂曲⋯⋯
他高叫:這不是我的喪禮,我正要接管全世界;這是我的登基大典!
英國是沒有被波及的國家,大笨鐘響起,「大英博物館」成為皇室成員躲避之地。因為他們相信,人類會毀滅自己,但不會毀了藝術品。
好了。我的鬼扯蛋故事寫完了,回到我們這個現實與虛擬不斷交換的時代,早在生成式AI之前,AI已經進入許多領域,包括國防,核武,太空。但是當ChatGPT出現時,AI不再只是菁英的科學遊戲,它進入全民生活。於是關於AI的討論,AI的爆炸式成長,皆以如運算的速度,逼迫我們面對AI時代。
聰明的人投入,投資,或參與AI時代的發明。良知的科學家,警告沒有監管的AI將成人類噩夢。向來逃避的人,恐懼AI等同世界末日。
AI或許是人類最可能失控的發明,但原子彈呢?當歐本海默在投入亞原子粒子的興奮時,他即使知道自己正在改變人類的命運,甚至帶來末日,身為科學家的自我成就感,此時此刻已經進入如性一樣的高潮狀態。
他不可能自律。
當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原子彈之後,奧本海默對數十萬人死亡和更多受害者數次表達遺憾和懊悔。
但已經太遲。
廣島長崎原爆兩個月之後,奧本海默自曼哈頓計劃辭職了,1947至1952年之間,他擔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顧問,他反過來遊說國際對核武軍備進行管制,希望運用影響力宣揚控制核武器和核不擴散運動。
原子彈首次試爆成功的多年之後,奧本海默回憶表示,觀看試爆讓他想起印度《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一句話:「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AI比原子彈更具殺傷力,可能導致世界末日?
我不認為如此,除非它和核武或大規模殺傷武器結合。
它更像工業革命的過程,全面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結合資本主義,AI革命必然「剷除」許多現有的工作,但也創造屬於一個「未必美麗的新世界」新的AI工作。
它是一種破壞式的創新,而且相當全面,也非常徹底。
未來各國國力比的未必是核彈數量,而是數據,算力。
未來的人,成功的定義可能就是:你,搭上了AI這般車嗎?
台灣在AI的起步民間企業最早的是廣達,台積電還排在它的後面。
台灣在教育界最早看到AI的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他希望能在台灣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學院,同時與民間企業合作,將AI帶入醫療:可惜他的遠見,因為校園內的資源波及共同掛名的論文鬥爭,人工智慧學院,成為平克.佛洛伊德的氣球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