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AI風起雲湧台灣找到定位了嗎?

2024-05-02 06:40

? 人氣

AI應用遍及各領域,政府準備好了嗎?(使用AI產生,由DALL E3提供)

AI應用遍及各領域,政府準備好了嗎?(使用AI產生,由DALL E3提供)

準總統賴清德將新內閣定位為「行動創新AI內閣」,而他所講的AI是(active and innovative cabinet),強調的是「行動、創新」,不是眾所週知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且無具體措施,遭外界批評是為了蹭AI熱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AI技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扮演越來越吃重角色,尤其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極大的潛力。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不僅可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透過AI技術運用,帶動智慧工廠的迅速崛起,2023年全球智慧工廠市場規模估計約為3231.3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5142.9億美元。

據微軟統計,企業每投入1美元研發AI相關技術,就可收獲3.5美元利潤,AI發展潛力不容小覷;今年投資美國新創公司的費用四分之一流向了人工智慧公司(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在AI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已被美國和中國取代);中國大陸亦積極將「中國製造」朝向「中國智造」佈局。由於AI的普及化,可預期現有人力資源將逐漸退出一線生產,轉向決策與管理者,所需技術和人才自然於傳統工商需求不同,台灣缺乏系統性的人才養成體系。

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路徑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模型(如IndustryGPT,ChatGPTD,Sora,Dreamina,文心一言,華為盤古大模型等等);先前廣為製造公司採用的機器學習,也隨著深度學習的出現,以樣本學習為核心的機器學習已經過時;透過深度學習(如圖像識別,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建構預測模型等)可以幫助農業在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監測及智能化管理,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及可持續的食物;近來大模型在自動駕駛、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環境污染治理等眾多領域已經展現了優勢,正朝向多模態領域發展。

AI本質上是輔助人的,會讓很多人的工作品質和數量有較大的提升。為此青壯族群不應害怕學習而抗拒排斥,應該積極擁抱新技術,將人工智慧當成一種謀生技能,即便銀髮族也應善用AI技術和設備,來改晚年的生活環境。儘管如此,AI人工智慧發展仍存在瓶頸待突破包括:能源消耗大(在AI大模型驅動下的一次谷歌搜索耗電8.9瓦時,AI大語言模型GPT-3一次訓練的耗電量為1287兆瓦時,國際能源署(IEA)提及,到2026年AI產業的電力消耗預計至少是2023年的10倍;到2030年,智慧計算年耗電量將達到5000億千瓦時,占全球發電總量的5%;AI大語言模型GPT-3在訓練期間耗水近700噸,每回答20個至50個問題就要消耗500毫升水),高品質資料短缺,商業風險和安全風險高,以及需建構公平、公正的AI國際治理準則和體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