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大學示威未必能阻止以色列,卻正在傷害美國與拜登

2024-05-09 07:10

? 人氣

二來,美國選民對以色列的暴行也不是毫無惡感。畢竟前述慘烈畫面雖被美國傳統媒體輕輕帶過,卻還是通過TikTok等社群媒體,在距離猶太大屠殺相對遙遠的Z世代美國人間流傳;巴勒斯坦的苦難身分更是勾起穆斯林、阿拉伯裔、乃至非裔與亞裔的有色人種共鳴。種種情緒糾纏激盪,成為這次大學反戰示威的基礎,既加劇拜登的政治困境,也為2024年大選撕開新戰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在這條戰線中,拜登明顯左支右絀。如前所述,進步左翼、有色人種、少數族裔是民主黨的重要選民,是2020年拜登對決川普(Donald Trump)時,構成「討厭川普」民意的堅實基礎,卻也是這次校園反戰示威中,發出怒吼的主要族群。從這群人的視角出發,他們之所以會在2020年投給毫無魅力的拜登,很大程度是出於支持民主黨的傳統傾向,以及終結川普執政的強烈意願,且後者恐怕更加關鍵。

但如今的加薩人間煉獄正在抵銷川普的推力,原本支持拜登的進步左翼、有色人種、少數族裔選民雖對川普惡感依舊,卻無法忍受美國成為以色列的屠殺靠山。這種厭惡情緒雖未必會讓前述選民轉投川普,卻可能促使部分民眾憤而拒投拜登,即便代價可能是讓川普因此當選。

拜登當然不希望失去連任機會,只是如前所述,政經結構決定了美國不可能拋棄以色列,不論是猶太復國主義遊說團體對美國政壇的滲透,還是猶太金融資本對媒體、學術、娛樂、文化各界的強勢宰制,種種掣肘就如BDSM的綁缚,持續鞏固美國與以色列的潛在主從關係。在這種結構下,不論以色列再怎麼大開殺戒,拜登實際能做的都相當有限,只能一面祈禱以色列「殺夠了就會停下來」,一面在斡旋停火、「關切」前線行動、輸送人道援助上猛刷存在感,但就是不存在譴責以色列、甚至制裁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或是軍事介入強迫停火的現實空間。

而這個結構也框限了白宮應對校園反戰潮的選項:拜登當然不希望示威延燒影響選情,問題是改變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趨勢、違逆被猶太復國主義滲透的政壇結構,同樣會影響自己的選舉資本與選民板塊,畢竟除了勢大的猶太金融資本外,美國仍有不少民眾支持以色列,其中當然包括部分民主黨選民。

因此處理這波示威,拜登明顯賭上兩點:第一,反戰議題只會在青年、學生間延燒,不會擴及其他族群;第二,在各種強力手段擊打下,學生示威規模不會再擴大、力度不會再上升,且將在11月大選前偃旗息鼓。簡單來說,拜登預設了只要規模受控、時間夠長,白宮就能在整體政策結構不變的前提下,盡可能緩衝校園反戰潮對選票的腐蝕。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