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法國堅持「戰略自主」,台灣走向「戰略自縛」?

2024-05-10 07:20

? 人氣

5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愛麗舍宮歡迎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5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愛麗舍宮歡迎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歐洲進行國事訪問,第一站落腳法國,受到法方高規格接待。如果要為此次中法關係進展選一個代表詞,「戰略自主」無疑是唯一的答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馬克宏堅持戰略自主,為法國保持靈活空間

今(2024)年不到50歲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自2017年就任以來,始終高舉歐洲「戰略自主」的大纛。在習近平到訪之前,4月25日馬克宏在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發表演講,許多「驚句」脫口而出。例如他強調歐洲必須表明其絕非美國的附庸,在批評某些國家將國防「委託」給美國時,也表明歐洲需要建立可靠的防禦戰略。2018年馬克宏提出組建「歐洲軍隊」(European army)的主張,其目的莫過於要防止歐洲的國安問題過度依靠北約與美國,還得到時任德國總理「鐵娘子」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支持。

曾經三度訪華,此次又透過習近平訪法對華釋出高度善意,但要在馬克宏身上貼一張「親中」或「中共同路人」的標籤,大可不必。馬克宏近期接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訪,不僅指責了北京透過國家力量壓低中國電動車的市場價格,從而導致扭曲競爭,也堅持「拒絕排除派軍烏克蘭的可能性」。從這些論調都能看出,馬克宏身上依舊有著「戴高樂主義」(Gaullisme)的影子,拒絕依附美國的同時,更要強化法國與歐洲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4月25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講。(美聯社)
4月25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講。(美聯社)

倡議「戰略自主」的背後,涉及到的是領導人看待全球格局變化的世界觀。在馬克宏眼中,這是一個正在成形的多極世界,因此他希望歐洲應該成為中美之間的「第三極」。當他面對史上最「親美反中」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幾乎被美國控制的北約時,做為歐洲傳統大國的領導人,馬克宏勢必要讓法國保持得以伸拳舒腿的靈活空間,這也是其邀請習近平訪法的政治真諦之一。

延續蔡英文路線,賴清德眼裡只看到美國?

馬克宏「戰略自主」的主張及其世界觀,對於台灣主流社會來說,恐怕顯得驚世駭俗。台灣的問題在於還停留在老舊的冷戰思維之中,還在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視野看世界。因此歷次民調都顯示,多數民意巴不得美國能夠在台海危機時「援台」,而黨政人物也不分藍綠「唯美是從」,「美國」是社會分裂的台灣最大的共識。

即將在5月20日就職的賴清德,此前已表態其兩岸、外交方面將會延續蔡英文路線。那麼什麼又是蔡英文路線?四個字總結──親美抗中。賴清德在今年1月和4月分別接見華府國會議員和智庫學者時,也很明白透露了追隨美國印太戰略的想法。因此,他提拔顧立雄擔任國防部長,又任命吳釗燮為國安會秘書長,都能看出他落實「蔡英文路線」的決心與行動。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