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死了一位醫師的感傷

2018-09-30 05:20

? 人氣

作者認為,日前台北榮總前副院長吳香達不幸病逝,享壽80歲,其生前首創了「六分鐘護一生」口號,更推展婦癌預防理念等成就,但竟不被世間得知,對於類似這類不公應還他們公道。(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日前台北榮總前副院長吳香達不幸病逝,享壽80歲,其生前首創了「六分鐘護一生」口號,更推展婦癌預防理念等成就,但竟不被世間得知,對於類似這類不公應還他們公道。(資料照,顏麟宇攝)

日前報載,台北榮總前副院長吳香達病逝,享壽80歲。報導提到,吳香達首創「六分鐘護一生」口號,推展婦癌預防理念,使得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從國人十大癌症前三名掉到第十名左右。實在慚愧,這樣功勛厥偉人士,竟一無知悉。不過也不必太自責,又有幾人知道吳前副院長的成就?他嘉惠婦女同胞至鉅,女士們知道吳香達醫師其人者,又有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搬出文化部前身文建會出版的《臺灣歷史辭典》查閱,查無「吳香達」詞目,對於他的名字未能收入其中,感到遺憾。這部辭典詞目收羅廣泛,但篇幅畢竟有限,遺珠之憾也就難免。只是有些珍珠遺漏了,殊覺可惜。尤其這些珍珠對臺灣歷史的重要性,以及對臺灣人的恩惠,班班實實,我們承受其惠怎好默然無記,漠然無知。

眾所周知,自上世紀以來,人類平均壽命大幅增長,以台灣來說,近70年平均餘命增加30歲。不過不少人誤會,以為人活得高壽是醫藥進步的貢獻。其實生活水準提升和生活環境改善才是主因。換句話說,論功勞,營養提升和公共衛生(含疫苗)改善,居第一、第二名,醫藥的進步排第三名。況且,在抗生素發明及廣泛應用後,醫藥進步對於延長病人生命雖有貢獻,卻不構成統計學上的意義。

吳香達醫師從預防醫學著手,正是預防勝於治療。在台灣醫療史上,有這樣眼光的人物,實不乏人。《臺灣歷史辭典》中有記載的魏火曜醫師就是一例,他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長達19年。民國五十年代,小兒麻痺肆虐台灣,他引進沙賓疫苗,挽救無數兒童生命,並解除兒童成殘威脅。

又如陳拱北醫師,1967年起推行食用鹽加碘,台灣學童甲狀腺腫大盛行率,由21.6%降為4.3%。然而該辭典對陳醫師的名字,只在「臺灣省烏腳病防治計畫」詞目中順帶一提,餘皆無述。

再如該辭典介紹許子秋,曾任省衛生處處長和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對於台灣醫療網的規畫推行卓有成效。但對另一位功勞不亞於許子秋的農復會鄉村衛生組長許世鉅未提隻字,則遺憾大矣。許世鉅從光復初期起,一步一腳印,籌建台灣鄉鎮衛生所,台灣完整的基層醫療網於焉建立。他也因而在1968年獲頒夙有「亞洲的諾貝爾獎」之稱的菲律賓麥格塞塞獎,表彰他推行家庭計劃及建立鄉村衛生的功績。

上述幾位都是可貴的知識分子,秉持良知,應用知識,不計私利,濟世救民。蒿目時局,感慨良多。雖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但真有醫國本事的上醫,渺不可求。而那些自以為在醫國的人,占用媒體的資源以及受到的關注,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相比,不成比例過度放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