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隆德大學東亞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史雯(Marina Svensson)研究中國文化、法制及人權狀況多年,她接受訪問時表示,酒店事件純粹小事一則,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這次利用事件作為藉口,批評瑞典警方違反人權,可能是因為瑞典政府過去經常譴責中國的人權問題。
「作為瑞典人,看到中國媒體對瑞典連串批評,例如指瑞典福利制度變差、燒車事件以及移民問題,可能會不高興。但是瑞典人也常常討論這些問題。從學者的角度看,對於事件發酵成這樣,可以做很多研究,包括中國官媒和自媒體分析等。」史雯說。她認為中方的反應過大,不排除與銅鑼灣書店前股東、瑞典公民桂民海一事有關連。
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中瑞關係的發展可追溯至1950年。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同年5月9日與中國建交,此後互派大使,兩國關係平穩發展。瑞典是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自新中國成立後,瑞典更一直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史雯表示,中瑞關係過去一向友好,特別是2012年當中國作家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即使該獎項不是由瑞典政府頒發,對兩國關係也有著正面影響,直至出現桂民海事件。而桂從友當上中國駐瑞典大使之後,中瑞關係亦明顯出現一些變化。
桂從友具豐富外交經驗,在1994至1997年期間,曾任中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三秘;2003至2009年擔任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參贊。去年他成為中國駐瑞典大使,上任一年以來,在使館官網發表了一系列批評瑞典媒體的文章,又曾主動寫信給聯署要求釋放桂民海聲明的瑞典傳媒和出版界人士,這種行為在瑞典極為罕見,一些瑞典新聞界人士認為此舉是侵犯新聞自由。
葉必揚指出,桂從友經常批評瑞典對中國政府的偏見和錯誤輿論,「例如他接受瑞典《記者報》的採訪時,將瑞典人的負面觀點與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殖民侵略聯繫起來,他似乎決心建立一個更正面的中國共產黨形像。然而,到目前為止,大使館的嘗試只會產生反效果。」
桂從友角色成為關鍵
此外,史雯提到桂從友最近一次接受瑞典傳媒訪問時,一再強調桂民海在中國嚴重違法,中國部門依法辦事,中方如此高調釋放信息,使人憂慮桂民海的處境更加不妙,難有機會獲釋。
2015年10月起,瑞典籍華裔人士桂民海(又名桂敏海)和香港銅鑼灣書店四名書商先後失蹤,桂民海其後重新露面,出現在中國央視的螢幕上「認罪」,他於2017年獲釋,但被下令留在中國。2018年初,桂民海從一輛寧波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再次被中國執法人員帶走,瑞典政府隨即召見了中國大使。直至上月,瑞典當局透露桂民海已獲一名瑞典醫生探望並進行檢查,未有詳細交代其健康情況。談到中瑞關係的走向,史雯認為兩國關係目前緊張,一切視乎事件如何發展下去。
在中瑞外交風波鬧得熱哄哄之際,一列中歐班列於9月17日從瑞典中部達拉納省啟程,開往中國江西省贛州港,標誌著瑞典至中國首班列車的開通。這樣看來,中瑞外交風波目前似乎並未影響雙邊經貿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