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蔡英文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BBC描述了蔡英文視察部隊的情況,她在4月的一個早晨造訪在台北郊區新成立的特種部隊訓練中心,並且真誠地詢問高大的年輕士兵:「這裡的床對你來說夠大嗎?」BBC說,蔡英文在這樣的場景裡其實顯得格格不入,她保持了自己實事求是、不願高談闊論的風格,而這樣的訪問卻是非常頻繁,因為蔡英文要確保自己推動的軍事改革取得成效。在台灣的軍事改革中,最困難的一項是恢復義務役的一年役期,連蔡英文自己都承認這並不受歡迎,但她仍必須確保役男們在軍隊裡的時間「是值得的」。
BBC稱,蔡英文曾是法學教授與政府的貿易談判代表,但她在擔任總統期間穿著迷彩服的時間之長,令人驚訝。在一張著名的新聞照片中,她甚至扛著火箭發射器,因為她認為如果沒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現代化軍隊、讓台灣年輕人以服役為榮,台灣就沒有抵禦北京的希望。雖然中國的入侵威脅並非新鮮事,但直到最近幾年,習近平才具備了發動大型軍事行動的能力,他的威脅也變得更加緊迫和不祥。習近平也曾兩度強調,台灣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在海峽的另一邊,蔡英文則著手重建台灣過時、士氣低落、裝備落後的地面部隊。這並不容易,但成果已經開始顯現,因為台灣每年的國防開支已大幅增加到200億美元。蔡英文表示:「與八年前相比,我們的軍事能力大為增強,我們對軍事能力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傅東飛指出,他在台灣曾與許多反對黨人士交談,他們認為蔡英文的建軍策略危險而幼稚,畢竟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還有兩百多萬現役軍人,但是對對蔡英文及其支持者來說,這個批評並沒有抓到重點,因為台灣追求的不是擊敗中國入侵,而是讓中國了解「接管台灣的代價將是十分巨大」。
1990年代中期曾擔任貿易談判代表的蔡英文,對於北京或中國共產黨都不陌生。她當時引起了時任總統陳水扁的注意,並且任命她擔任陸委會主委、也就是主管台灣與中國打交道的最高機構。從那時起,她就改寫了台灣如何與北京打交道的規則。BBC認為,蔡英文很早就知道紅線在哪裡,而且若要抵抗中國,台灣就需要盟友:「因此,加強我們的軍事能力是其一,與區域盟友形成集體威懾是其二。」
BBC指出,民進黨中的許多人都在談論一個新的聯盟,這個聯盟北起日本與南韓,南至菲律賓與澳洲,由美國將整個團隊團結在一起。這個聯盟其實現實上並不真的存在,畢竟亞洲沒有北約,台灣也沒有參與任何正式的軍事聯盟。儘管東京和馬尼拉對於北京的擴張都抱持反感,但這些國家極不願意宣示支持台灣。即使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美國,也依舊保持「戰略模糊」、也不願保證會在當地部署軍隊。但蔡英文很樂觀,她說「這個區域的許多國家都保持警惕,其中一些國家可能會與中國發生衝突」、「因此,中國不僅僅是台灣的問題。它是整個區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