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海軍陸戰隊員的目標之一是在爆發衝突的情況下早早拖住中國,為其他美軍部署到位爭取時間。在前線,他們將利用傳感器和小型無人機近距離了解戰場情況,發射飛彈摧毀中國艦船,或向美國和盟國戰機或艦船發回目標數據,以便實施打擊。
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研究員、目前在海軍陸戰隊大學(Marine Corps University)任教的Benjamin Jensen說,這些更小、更靈活的部隊將起到21世紀瀕海騎兵的作用。
他說:「最理想的情況是,你擁有這些能在第一島鏈穿梭往來的高機動性部隊,這樣就能不斷迫使(中國)尋找你。」他說,這將對中國的情報網絡造成「巨大負擔」。第一島鏈指的是從日本海域群島到台灣、再到菲律賓北部和南海(South China Sea)的一連串島嶼及其之間的廣泛海域。
「中國為尋找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每布置一個傳感器,就意味著有一個傳感器沒有布置在其他目標上,」Jensen說。「要讓他們白費力氣。」
為此,這些海軍陸戰隊員需要做到一些非常難以辦到的事。
既要輕裝上陣,又要具有殺傷力。在島鏈覆蓋的廣大區域獲取食物、燃料和飛彈。收集大量有關敵方動向的資訊,同時又不暴露自己的資訊。
所有這些任務都要在離中國非常近的地方完成,而在這樣的地方,哪怕只是打開無線電或雷達,都可能被中方盯上。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在夏威夷群島進行了訓練,在加利福尼亞州模擬作戰,並四次前往菲律賓。他們正在演練在保持隱蔽的情況下進行通信的戰術,例如在電磁頻譜中製造大量噪音以迷惑敵軍,或者將注意力吸引到編隊的不同方面,而這些方面可能有什麼,也可能什麼都沒有。
成排的伺服器器正被筆記型電腦大小的設備取代,3D列印機正在製造維修零件。「既要盡可能地輕裝上陣以減輕後勤負擔,同時仍要確保作戰可靠性和作戰能力,我們在不斷完善這兩者之間的平衡,」Lehane說。
「親眼看到,拍下照片」
在最近於4月下旬和5月初舉行的演習中,幾支小隊飛往散布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呂宋海峽(Luzon Strait)的三個小島。
他們的出現表明,輾轉於各島的海軍陸戰隊員正與盟友一起,前往有朝一日可能與中國軍隊作戰的地方。
「我們一直在對這些島嶼進行評估,」幫助監督演習的Mark Edgar中校說,「從這些簡易機場能支持什麼,到港口能支持什麼,再到海灘能支持什麼,一切都要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