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南韓1日正式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待完成國會批准程序後即可生效,行政院隨即表示「對台灣衝擊很大」。不過真正讓東北亞經濟圈成型的中日韓FTA談判,目前也在積極進行之中。若中日韓能順利簽署三方FTA,中日韓自貿區也將成為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與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貿易區。
政冷經熱 中日韓FTA談判持續進行
中日韓雖因歷史與主權問題時有摩擦,但彼此之間在經貿上的往來卻是與日俱增。中日韓三國領袖也在2012年達成共識,開始交涉FTA的內容與簽署事宜。新華網當時曾報導,東北亞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相對落後,互相投資僅佔3國對外投資總量的6%。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以中日韓為中心的東亞各國希望達成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在2015年大體達成共識,而中日韓FTA正是RCEP的重要基礎。其實光是中日韓自貿區的規模就十分驚人,因為這是一個包含15億人口、GDP與貿易總量均佔世界2成左右的巨大市場。
中韓希望減輕零關稅負擔 未達共識
從2013年3月到今年5月為止,中日韓三國已經進行了7輪FTA談判。今年5月13日在首爾舉行的第7輪談判,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日本外務審議官長嶺安政、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交涉室長金學道分別代表各國出席談判。三方就貨貿、服貿、投資、協定範圍等議題交換意見。
共同社報導,中韓兩國以「發展程度和競爭力不及日本」為由,在談判中要求在工業產品等撤銷進口關稅方面承受的負擔輕於日本,但三方未能達成共識。
中國社科院看好今年將大有進展
雖然此回合的「減輕零關稅負擔」議題觸礁,但韓聯社報導,由日韓企業領袖組成的「日韓經濟人會議」14日隨即在首爾發表聲明,希望中日韓FTA能夠順利簽署。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19日發表《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濟貿易關係研究報告(2015)》,該報告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面意味著雙邊關係回溫,可期盼中日韓FTA的談判在2015年大有進展。但《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三國之間的歷史糾葛甚深,在彼此的政治盤算之下,三方要達成共識實屬不易。
中日韓FTA若成 對台衝擊大
根據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的研究,中日韓一旦完成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貿易條件將大幅度惡化,不僅對台灣整體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45億美元,總體進出口貿易將銳減3~4個%,總產值也將大減159億美元(約新台幣4930億元),對國內化學、塑膠跟橡膠製品業在中國的競爭力衝擊尤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