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示警:全球供應鏈依舊混亂脆弱,「斷鍊大混亂」還會再來

2024-06-04 13:15

? 人氣

全球化曾是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富裕國家的電商與網購也讓消費完全打破了時空限制: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天候上網下單,然後只需等待貨運送來你買的商品。但疫情期間的商品短缺卻讓消費者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當供應鏈發生斷鍊,任何人都無法找到簡單的解方,連整個現代社會的運轉也會陷入失控。《紐時》指出,供應鏈帶來的確定感甚至超越了人們對政府、新聞與企業的信賴,每個人都可以相信快遞員出現在你家門口的隱形力量,保證了農場、工廠、配送中心與每個家庭的聯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月27日,北京一家貨運公司員工正在分揀運往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貨物。(AP)
北京一家貨運公司員工正在分揀運往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貨物。(AP)

當供應鏈斷鍊,這種確定感也宣告消失。《紐時》指出,跨國公司幾十年來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利潤,逐步將生產委託給世界各地的工廠,尤其是中國的工廠。中國的工業園區彷彿只是俄亥俄和巴伐利亞的延伸,好像這種戰略不存在任何風險,也無視航運業基本不受政府監管。當異地生產的商品送到美國海岸,這種商業模式又要依賴國內運輸網與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儘管這些勞工的工資與福利不斷被壓低,他們甚至不被認為是有家庭、病痛與其他需求的「人」,而是可以肆意剝削、永不枯竭的勞動資源。

《紐時》批評,數十年來,人們將「去監管化」作為解決幾乎所有問題的方法,美國兩黨則放任大型公司掌控對市場的控制,並且認為這麼做將產生更高的效率。但是一場新冠大疫,暴露了依賴外國工廠與國際貨輪來維持貨物供應的可怕後果,也暴露了在關鍵產品上高度依賴中國的草率與不智。過去四年的艱辛也顯露了一個真相:從拯救生命的藥物、電腦晶片、到玩具和電動遊戲,人類都依賴著一條混亂脆弱的全球供應鏈。這樣的供應鏈依賴各種形式的勞動盤剝,永遠必須面臨崩潰的可能性,它的建立與存在也許是為了效率與利益,但是代價卻是犧牲了可靠性。

雖然海運擁堵的情況已成過去,產品短缺如今也有所緩解,但《紐時》警告,「供應鏈大混亂」的根本性危險依然存在,包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讓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陣營,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新冷戰也重塑了聯盟、貿易協定與國際交往的基本理解。新冠大疫帶來的供應鏈混亂,讓人們有機會預演如何應對反常,但新的動盪並不會隨著疫情趨緩而消失,「我們需要釐清自己如何走到這一步,瞭解供應鏈如何變得如此複雜、如何延伸並全都集中到一個國家,我們必須重新配置供應鏈,藉著增強韌性來保護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