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BJP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米魯特市(Meerut)的選舉戰將、現任邦議會議員阿加渥(Amit Agarwal)不諱言羅摩神廟的重建鼓舞了無數印度教徒,但他同時也嚴詞否認BJP政府壓迫其他宗教。
「印度教徒在500年前失去了羅摩神廟,BJP從1986年就開始透過政治、社會、文化以及宗教等平台,為神廟的重建奔走、出力。如今承諾兌現,民眾當然開心。」阿加渥說。
記者造訪阿加渥之時,他正在自己出錢修建的印度教神廟中進行敬拜儀式。作為虔誠的印度教徒,阿加渥對「印度教性」有不同的解讀。
他說:「印度教性是一種好的思想體系,不僅是對印度,對全世界也是。它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阿加渥舉例,南亞與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受到「印度教性」的影響,以泰國為例,很多人信仰印度教神明,如羅摩、猴神哈努曼(Hanuman)等,而印尼的國家航空公司名為嘉魯達(Garuda),就是印度神話裡的大鵬金翅鳥。
面對部分外媒指控BJP製造宗教仇恨以鞏固選票,阿加渥反駁,BJP從來沒有禁止任何宗教禮拜,「每一個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我們從未把任何一位穆斯林從清真寺裡拖出來」。
但阿加渥補充,如果有人想以宗教之名來削弱印度人的民族心或愛國心,那又另當別論,任何人企圖干擾印度社會安寧,不論信奉什麼教,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印度本屆大選分7個梯次投票,選舉進入下半場之後,觀察人士認為選情出現微妙變化,BJP的選票有所流失。
或許反對黨領袖之一、德里首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的被捕及暫時交保,讓在野陣營得到同情票;又或許政論網紅抨擊BJP的影片在年輕選民中發酵,民眾的關注焦點開始從羅摩神廟轉向就業、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等民生議題。
一名資深印度媒體人向中央社表示,過去一、兩年,印度經濟規模超越早年的殖民國英國,躋身全球第5大,國際地位也因地緣政治及成功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而大幅提升,BJP本可加大宣揚政績的力道,而非強打印度教民族主義牌。
他補充,2019年的下議院選舉,BJP席捲北印度人口大省的選票,但如今這些支持者當中,有一部分因生活困苦而想換黨做做看,「激情過後終究要回歸民生議題,餐盤上有烤餅才最實在」。
莫迪的得力助手、內政部長夏哈(Amit Shah),5月18日在德里的一場造勢活動上,再次抨擊在野陣營不支持羅摩神廟的重建工作,而且神像開光時還拒絕到場。印度教民族主義是否仍是選舉靈藥,幾天後就可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