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期間有許多事發生」,潘特說,「這反映執政管理層特別有信心會繼續執政,也顯示外交政策辯論吸引廣泛支持者的情況漸增」。被問到BJP是否有些缺乏展現國內成就,他坦言「部分是真的」,因為國內有提出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等問題。
印度尼赫魯大學俄羅斯及中亞研究中心教授潘迪(Sanjay Kumar Pandey)稱,印度鄉村民眾會以為莫迪和世界大國領袖關係密切,「這樣的形象被創造出來,且對當前政府有利」。他坦言:「我想恐怕沒有其他執政黨,能像現任政府一樣列出這麼多外交政策。」
不過《日經亞洲》指出,BJP在選戰中登上全球版面的還有印度宗教兩極化情況加劇。印度的穆斯林領袖哈米德(Navaid Hamid)痛批,這源自於莫迪及他在右翼國族主義團體「國民志願服務團」(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的同事,該團支持BJP,他們在印度國內製造反穆斯林情緒。
《日經亞洲》表示,分析認為,如同BJP用外交議題來影響選情,選舉過程也影響外交關係,像是美國已讓自身在印度的曝光最小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婉拒成為2024年印度國慶遊行首席嘉賓,「這是美國無意幫助加強莫迪國內形象的訊號」。壓制異議的莫迪有望順利連任 《經濟學人》剖析西方平衡印度利益及價值觀的手段更多文章
「印度民主信譽的腐蝕可能影響全球對該國的看法」,《日經亞洲》引據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高級研究員巴吉佩(Chietigj Bajpaee)4月所寫研究報告說,這「或許會促使西方國家檢視和印度合作的性質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