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一石 崢嶸烽火傳後世
高平的紀念碑與1938年的高平戰役有關。1937年,日軍攻克太原,次年進攻長治、晉城。負責守衛高平的乃是國軍第十七師。其與日軍從三月初交戰至四月底,最終成功擊退日軍。戰後,為表彰陣亡軍人,修建紀念碑及公墓。
紀念碑碑身上層正面鐫刻「陸軍第十七師抗日晉東南各戰役陣亡烈士紀念碑」,題款內容為「師長趙壽山題」;題款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七月上浣吉之」。紀念碑上層右側鐫刻《紀念十七師為國殉難諸烈士》文,全文如下:
紀念十七師爲國殉難諸烈士
日軍侵佔我東三省後之六年,復有盧溝橋七七之變,攫平津、陷保定、大同、德州,進犯太原、濟南,華北重鎮幾全淪敵手。然我億萬之忠勇将士人民,愈挫愈奮,仍死力保衛華北堡壘之山西。翌年春,敵分數路大舉進犯,由東陽關進犯長治,由天井關進犯晉城,高平危在旦夕,又遭敵機殘酷之轟炸,人心慌恐,局勢嚴重。適十七師師長趙公壽山奉命來防斯邑,余亦由臨汾星夜遄歸,晤於康營。趙公首即以效死勿去之義相勖,繼申軍民合作之旨。余亦傾吐所懷,共謀所以捍衛斯土,殲滅敵人之策。繼而敵陷沁水,三月八日以裝甲車百餘輛,沿曲高公路東犯,被我獨立營擊潰於老墳溝,李連長等殉焉。四月三日,敵千餘人由長子南下佔縣城,與由晉城北上之敵,合而西迫師司令部及縣政府之所在地。趙公督率所部,沿山截擊,沉著應戰。敵知難而退,縣城收復。四月二十六日,敵萬餘復 至。趙公僅以兩團之衆,始迎擊之於丹朱嶺;再截擊之於金峰寺、湯王頭;復追擊之回山、界牌嶺,斬獲無算,敵狼狽南竄。數役也,我将士均奮不顧身,浴血衝鋒;民衆争先供飲食,送彈藥,運傷兵,于以知軍民合作力量之偉大,予敵重創,驅敵出境,而足以保衛我高平,保衛我上黨,并足以保證我神聖之民族革命戰争必獲最後勝利焉。趙公行将移防,收屢次殉難将士之烈骸,葬於縣西董峰山之陽,樹碑紀念,以旌忠魂。余爰誌此,用示吾民。其永守之祀之勿替。
時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也
署理高平縣長趙城劉涵森謹撰
玉輔吳振聲書丹
同屬第三十八軍、源自陝西陸軍的國軍新編第三十五師,其陸軍新編第三十五師抗戰陣亡官兵紀念碑,現存於河南鄭州黃河風景區報國亭,建立於民國32年(1943年)。1941年秋至1943年春,國軍以第四集團軍將日軍包圍於河南滎陽一帶的霸王城,使其不能西進南下,長達近三年。期間,中日兩軍屢屢發生戰鬥。戰事結束後,國軍新編第三十五師師長孔從洲在指揮部附近的西蘇樓村北購買土地,殮葬陣亡軍人,並豎起紀念碑。(以下碑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