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嘉穎認為,鮮少有尋求民選公職的政治人物會冒著風險,在活躍的民主體制中與盡可能接近共識背道而馳。他提到,中國自身對中國歷史的看法充滿爭議又多變,像是近期努力移除關於明朝的書籍,因其被視為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比較,並淡化前領導人鄧小平留下的成就。
莊嘉穎還說,台灣大眾普遍接受中華民國(ROC)已獨立,且不隸屬PRC的形式,「使得任何獨立宣言都無實際意義。這點是賴清德及其前任蔡英文、馬英九所創,任何改變民進黨黨綱的努力可能掀起當前在台灣不是問題的辯論」。他指出,外界更普遍接受台灣當前實質自治的現狀。
讓外部夥伴相信是穩定存在
莊嘉穎強調,台灣不只避免製造不穩定,還是全球供應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台灣有任何不穩都可能在亞洲及其他地區造成運輸、通訊、貿易和金融主要中斷。他直言:「台灣與PRC的分歧應是雙方和平且有共識,而非經脅迫、逼迫或武力解決。賴清德僅需強化這些事實。」
莊嘉穎直言,不論賴清德多麼嘗試接觸,中國和台灣在野陣營堅決要反對他,賴清德最終如何引導局勢仍待觀察。他表示,賴清德的脾氣看來比陳水扁冷靜,儘管沒有蔡英文的泰然自若和處變不驚形象。他指出,目前包括東南亞和東北亞的鄰國政府沒上中國的當,認為賴清德威脅區域安全。
莊嘉穎說,這有一部分是因近期經歷中國更強制的行為,即在有爭議的地區以軍機和艦艇,還有準軍事的海警及海上民兵展現力量,加上中國試圖轉移《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和烏克蘭友好合作條約》的認知。
「蔡英文政府的紀錄明確顯示,台灣是支持現狀的國際參與者」,莊嘉穎稱,但鮮少區域國家,尤其是東南亞,敢公開反駁中國,而隨著即時記憶的消逝,這可能會為未來的混亂鋪平道路。他認為,原則上,賴清德現在一定要贏得至少部分立院在野陣營支持,或使其不影響兌現競選承諾。
莊嘉穎稱,賴清德同時要讓外部夥伴相信,他是其在競選期間宣傳,以及在就職演說中向世界承諾的穩定存在,而他的顧問和盟友應朝著持續提供合理替代方案的方向,確保他維持倡議,避免在爭議漸增和激烈的環境中成為顧慮。他也說,除了更強迫的中國,台灣還要鞏固民主,賴清德的選擇與非選擇或許會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