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兵推(War Game)引起頗多關注,反映我們大家對於台灣海峽未來可能發生戰事的憂慮。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永康將軍與政大國關中心劉復國教授主持的「臺灣安全研究中心」連續 2 年公開舉行兵推,之後的記者會,媒體 - 不只是只能浮光掠影的電視記者,也包括可以探挖究竟的大報資深軍事記者 - 似乎都有些失望,因為他們很直接的問題:結果誰勝了?沒有答案,「我們不是推這個」。
不能怪記者,兵推的英文是 War Game,即「戰爭博奕」,既有博奕,必有勝負,至少有個和局,勉強也能接受。而且過去幾年,美國國防部、各軍種、還有不少智庫,都舉行過兵推,然後發佈新聞說哪一方慘勝、哪一方敗多勝少… 類似的新聞,令我們印象深刻。怎麼會沒有勝負呢?
從大部份平民的角度來說,確實沒有,因為只要戰火一點燃,平民就必然開始承受損失,差別只在於損失多、少而已。
不過,這不是「臺灣安全研究中心」的「哲學思想」,而是因為他們兵推的重點不全在海峽、灘頭、本島軍事要塞與基地,甚至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立之「黑熊部隊」強調的巷戰所在地 - 市區,那些都只是戰鬥與戰役的場域,都要考慮,但只是部份。
「臺灣安全研究中心」的想法是,中共解放軍一旦準備攻台,受衝擊的是整個台灣社會與所有資源,不是只有軍人與軍事設施,譬如交通運輸、金融流通、能源供應、醫療保障、水電瓦斯供應、甚至半導體供應鏈. . . 等等,都要先推一推 =預想如何應對。
換言之,陳將軍與劉教授的兵推前提是戰事即將爆發或已經爆發,然後來思考上述社會系統要如何保全運作?甚至部份被摧毁的情況下,社會要如何不亂?也就是說,他們設想的是為台灣社會整體如何一同面對可能降臨的戰爭,不是為軍人思考怎麼打仗。
問題是,我們一般民眾更想知道有沒有避免戰爭發生之「推」?
而且,專家們的兵推再認真,終究只是「紙上談兵」,台灣承平已久,不要說平民,國軍也已經大約 60 年沒打過仗了。有沒有誰經歷過真正的戰爭,而且處理過戰前、戰時、與戰後的真實困境,再來參加我們的兵推、告訴我們他或她的感受與經驗呢?
真有這麼一位她:Emma Sky。她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任職,長年在中東工作,對於去年十月爆發的以哈戰事,會語重心長的表示「戰爭是如此具毀滅性」,因為她真的「對恐怖主義、戰爭、叛亂、國家崩潰和內戰有第一手的經驗」。
Sky 也擔任過北約派駐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顧問,以及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擔任美軍指揮官的政治顧問,「協助美軍建立過渡政府並恢復公共服務」期間,認識到美國對當地人民來說是「佔領者」的角色,之後「社會結構瓦解了,陷入『無法無天』狀態」,伊拉克人民有的與「佔領者」合作,有的抵抗「佔領者」,有的則想法抓住「社會流動與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