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眾人皆醒他們獨醉—披著非核家園當護身符,在金山銀山中裝醉

2024-06-20 05:50

? 人氣

8年前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喊出能源轉型的口號,說2025年,發電能源配比為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2023年,臺灣電力系統供電數據,燃煤42.2%、燃氣39.5%,再生能源9.5%,與競選口號及政策目標有極大的差距,揮一揮衣袖,她回家抱貓去了。賴清德接任總統,要推動二次能源轉型,說再生能源在2026年達到20%,2030年達到30%。從發電量來看,太陽能光電由2015年的8.5億度,大幅成長到2023年的129億度,風力由15億度成長到62億度,確實可觀,但8年內風光的佔比僅由0.9%成長到6.8%;三年內,風光的佔比要再增加10.5%,而在七年內再增加20.5%。如果再考慮晶片製造與AI發展所帶來的用電量成長,要達到再生能源佔比的目標值,是天方夜譚。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讓臺灣生態付出了極高的代價,有人甚至以「國在山河破」來形容光電對臺灣環境的影響,臺灣地狹人稠又多山,我們的土地還能夠承擔那麼多的再生能源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臺灣再以晶片製造稱霸全球,而AI的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將晶片需求推向另一個高峰,產生了無限的商機,但晶片製造與AI的應用,都耗費大量的電力。「大軍未到,糧草先行」,電力是掌握商機的基本條件,政府面對外界缺電的質疑,除了說不會缺電外,卻提不出足以讓人信服的數據。臺灣的全國用量,民國107年為2,666億度,民國112年為2,765億度,增加3.73%。但112年與110年相較,全國用電量降低了2.41%,工業用電量則降低了5.62%。過去兩年全國用電量與工業用電量都下滑,但「電子產品與電子設備製造業」用電成長5.01%。比較今年第1季與112年第1季的數字,全國用電量成長1.39%,工業用電成長3.84%,而「電子產品與電子設備製造業」成長了5.59%。民國107年~112年「電子產品與電子設備製造業」的用電量由511億度成長到632億度(成長23.7%)。相信日後的需求也更為強勁,政府說的不缺電,有考慮到需求的成長嗎?投資者對於電力是否足夠,自有其評估的方式,不會因為政府說不缺電,就會進行投資的,政府以意識形態決定國家能源政策,讓臺灣這塊土地喪失了多少的機會。

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帶來的氣候危機,俄烏戰爭造成之化石燃料的供應與價格飆漲危機,已經讓許多國家體認到核能發電的優點與重要性,美、法、英、中、日、韓、丹麥、瑞典等國都表示要興建核能電廠,歐盟已經正式認可核能是綠能;七大工業國承認核能的環保地位,也不會再發表反對核能的言論。因應氣候變遷的危機,積極發展核能發電,邁向碳中和的目標,已是國際共識。新聞報導說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非核家園,仍然是人類共同的目標」,「追求非核家園,永遠是不可放棄的目標,這樣才能對地球負責,對後代子孫盡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兩相對照,我們的政府官員是活在那一個時空。一個決策者,公開發言時說出與國際趨勢完全相反的話,對國外投資者會留下甚麼印象。政府的技術幕僚在幹什麼,難道沒有提供主政者正確的資訊嗎?

民國107年地方選舉,近600萬民眾支持「以核養綠」公投,提供民進黨一個可以放棄「非核家園」政策的機會,但蔡英文堅持不改,將臺灣的電力系統帶入目前的泥淖。工商企業領袖看到危機,呼籲政府要恢復核能的使用,說幾個代表性人物,和碩的童子賢、力積電的黃崇仁、合勤的朱順一、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台玻的林伯豐,工總副理事長能源委員會召集人林明儒等都不止一次的要求政府,恢復核電的使用。國師李遠哲想了20年,認知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對人類的威脅更大,也公開呼籲核電廠要延役。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都表示不排斥核能。出身企業的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也一度鬆口考慮「返核」,但與立法委員餐聚後,態度轉趨保守。

眾人皆醒,他們獨醉,披著「非核家園」當護身符,在金山銀山中裝醉!虛無飄渺間的臺灣未來,又有誰在乎。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