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廖振揚(Joseph Liow)告訴CNA,有意加入BRICS的國家是受到該組織的「集體潛力」,「這是他們國家利益算計的一部分,且渴望在全球經濟領域有多元選擇」。根據CNA,寮國、緬甸都曾表達加入興趣,越南則是「密切關注成為BRICS會員程序」。
印尼智庫「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CELIOS)執行董事比馬(Bhima Yudhistira)向CNA直言,「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大部分國家視中國和印度為潛在傳統市場」,而各國在投資、貿易與基礎建設融資等合作潛力方面,特別受到中國與印度影響。
泰國申請加入是誤入歧途
CNA提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張嘉松(Alan Chong)把BRICS形容為「全球治理的替代領導圈」,並以馬來西亞有意加入BRICS為例,「這是以非常特別的方式提升(該國)外交政策」,直言安華正試著藉由近年建立的國際關注度,為馬來西亞帶來良好影響。
不過比馬警告,東協國家加入BRICS,恐怕會讓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南海衝突中有更大作用,「此外,從地緣政治背景來看,東協國家會避免批評中國加劇台海衝突,還有維吾爾人等敏感議題」。他亦稱,東協國家可能過度依賴中國,尤其是經濟方面。
「這其實很有風險,因為至少未來2、3年,中國會經歷內需放緩,且仍要應對房地產危機」,比馬告訴CNA,「中國經濟預期會放緩,這也將影響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另外,《曼谷郵報》21日刊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蒂蒂南(Thitinan Pongsudhirak)投書,直言泰國想加入BRICS是誤入歧途。
蒂蒂南寫道,BRICS已從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地緣經濟平台,轉變為「西方」和「其他」衝突加劇的地緣政治投射,現在「其他」也變成「全球南方」(Global South),「15年後,局勢會就轉向BRICS」。他直言,BRICS地緣政治化一點也不令人驚訝,且中國與俄羅斯和西方有衝突,地緣經濟前景不再光明。
蒂蒂南稱,東南亞國家被視為全球經濟成長快速的區域,又是美國和中國進行大國衝突的交會點,所以被BRICS拉攏。他表示,雖然BRICS地緣經濟利益有限,但多數東南亞國家把BRICS當成對西方的地緣政治槓桿方案,卻有陷入一直避免的衝突局勢的風險。
新加坡.菲律賓沒表達意願
蒂蒂南直言,由於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或歐盟申根免簽證計畫幾無進展,與歐盟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進度比預期長,而數個國內計畫受阻,加入BRICS是可向泰國人民展現的成果。他提到,OECD是由已開發國家組成,與BRICS截然不同,且參加前者要符合標準,才能促使泰國改革。
蒂蒂南說,泰國前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amir Putin)的關係是另個因素,而馬里斯被視為塔信助手,而非具自主權的首席外交官。他指出,印尼未推動加入BRICS,就是印尼的利益可透過雙邊協定或其他平台管理,沒有要與俄羅斯、伊朗簽署協定的責任。
蒂蒂南表示,印尼也對BRICS未來可能採取的反西方態度相當警惕,強調「加入BRICS不應是泰國要走的路」。對於新加坡及菲律賓未表態加入BRICS意願,比馬解釋:「菲律賓受南海衝突的問題影響更大,所以一直和中國保持距離。」
至於新加坡,則因其已是許多中國公司的投資及金融中心,且或許會擔心與中國及其他BRICS成員國的雙邊、多邊協定重複。比馬坦言,若中國、印度等主要BRICS成員國提供實質投資方案,降低出口至BRICS成員國的多個障礙,增加政黨領袖間的知識交流,並給予符合國際項目且更可靠的大型計畫貸款,會有更多國家有興趣加入B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