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次要跟券商「共同富裕」!彭博:菁英員工面臨減薪限薪,所得超過1300萬須退還

2024-06-27 15:10

? 人氣

中國中信證券。(美聯社)

中國中信證券。(美聯社)

近來,中國金融界遭到當局整頓,高層人物大幅減薪的消息廣為流傳。《彭博》27日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多家金融業巨頭響應「共同富裕」號召,啟動「減薪」和「限薪」等措施,要求菁英員工放棄績效薪酬延期支付,或追索扣回超出人民幣290萬元(約新台幣1300萬元)的部分薪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彭博》指出,中國金融業鉅額薪酬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知情人士表示,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s Group)、中國光大集團(China Everbright Group)和中信集團(Citic Group Corp.)等國有企業在近幾周內已傳達了這一降薪指示。一些共同基金經理人也面臨著退還往年薪酬以符合薪資上限的壓力。

中國國有券商主導了龐大的金融市場,並引領該行業的頂級薪酬水平。但過去兩年,這價值66兆美元的行業正受到更嚴格控制,銀行和券商紛紛削減薪酬和其他福利。高收入的金融從業者,包括投銀人員和基金經理人,由於其奢華生活方式被譴責為「享樂主義者」,在「共同富裕」運動中受到了重大衝擊。

消息人士指出,幾位中國共同基金經理人建議將員工薪酬上限設定約為人民幣300萬元(約新台幣1344萬元)。在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證券,所有管理委員會成員去年的收入都遠超過300萬元,例如董事長張佑君的收入為500萬元(約新台幣2240萬元)。他們的大部分薪酬來自於績效延期支付。消息人士並稱,不清楚有多少金融業者會受到該降薪指示的影響。

2021年,北京當局倡議「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可能會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劇烈變化(AP)
北京當局倡議「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可能會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劇烈變化(AP)

金融業高層薪酬大幅降薪的背景原因

銀行業薪酬體系的調整,與經濟下行以及習近平推動的「共同富裕」政策有關。自2021年震驚業界的大規模調查以來,當局最近再次開始對國有銀行、中央銀行和主要監管機構進行新一輪反貪腐調查。根據《彭博》的計算,光是在2023年就有至少130名金融官員和高管被調查或處罰。

北京當局認為,銀行業的薪酬必須更加合理、公正,以體現其勞動價值。中國當局2022年出台《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確指出「證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薪酬標準、考核體系時,應綜合考慮業務和崗位的風險屬性和特徵,以及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及專業責任,完善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據《金融時報》(FT),中國2023年營收前十名的券商中有九家對高層降薪。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去年前三名高管的總收入為人民幣730萬元(約新台幣3270萬元),較2022年的1090萬元(約新台幣4883萬元)和2021年的2500萬元(約新台幣1.1億元)減少許多。

中信前三名高管的總收入為1680萬元(約新台幣7526萬元),相比前兩年分別為1830萬元(約新台幣8197萬元)和3390萬元(約新台幣1.5億元)。而國泰君安則從2022年的990萬元(約新台幣4435萬元)和2021年的1210萬元(約新台幣5420萬元),下降到2023年的800萬元(約新台幣3583萬元)。

中國股市、中國股災:2024年2月5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綠油油的股市令投資者不禁扶額。(AP)
2024年2月5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綠油油的股市令投資者不禁扶額。(AP)

「職位越高,減薪幅度越大」,新加坡分析師諸葛森(Jason Bedford)指出,中國各個行業普遍出現薪酬削減現象,這是由政府「強制削減」和市場力量推動的,而金融領域的降薪情況「最為極端」,就像是在拉平整體薪酬曲線。中國正努力恢復經濟動能,但國內消費者和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已大幅下滑。

一位來自中國國際金融的銀行業者指出,相較於主要券商爭取的應屆畢業生和更有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減薪情況尤其嚴重。他進一步指出,薪酬下調趨勢符合去年10月習近平主持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總體方針。他補充道:「你必須聽從黨的號召。」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