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鍵盤到法庭─國民法官一週年,人民對司法更有信心嗎?

2024-06-30 05:30

? 人氣

南投地院國民法官法庭空間設計。(取自台灣設計研究院官網)

南投地院國民法官法庭空間設計。(取自台灣設計研究院官網)

司法在人民的心中的地位

根據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於2023年針對臺灣的司法信心進行調查,有約52.2%的民眾對於法官的表現不滿意,且有55.5%的民眾認為司法是不公正的,且約有35%的民眾認為,司法不公正的原因是因為法官亂判,而在日前發生的新北校園殺人案及死刑存廢爭議,也出現不少民眾稱法官為「恐龍法官」的負面輿論,可見在臺灣司法仍以負面形象存在臺灣民眾心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民居然可以變成法官

面對人民對於司法的不信任,在歐美各國其實都有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例如大家最耳熟能詳且常在美劇中出現的「陪審制」及歐陸體系為主的「參審制」,依法務部於109年時在立法院進行的公聽會報告指出,「陪審制」是由非法律專業的國民完全獨立做出有無罪的判決,「參審制」據法務部於106年司改國是會議公聽會報告指出,參審制由職業法官與人民共同判決有無罪及量刑,目前的國際社會,參陪審制皆有日、法、德、美等多數國家使用,人民參與審判儼然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人人都是法官-國民法官制度

面對國際趨勢及民間聲音,我國也於112年起開始實施「國民法官」制度,至於什麼是國民法官呢?據《國民法官法》的規定,只要是「年滿23歲無軍警或法律身份的國民」就是國民法官,被選中的國民法官可以和職業法官共同審理案件,審判中對於眼前的被告判決他是否有罪,和施以何種刑度,都是國民法官在法庭上可以做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和所有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進行討論,也可以針對被告和證人的供詞提問。

國民法官真的很棒嗎?

國民法官制度的施行,各界也抱持著不同看法,以職業法官的視角來看,部分職業法官認為國民法官制度的引進,可以讓社會的多元價值觀融入司法,變成司法與人民溝通的橋樑,部分律師則認為國民法官制度能藉由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的對話,與社會進行溝通,而民意方面就司法院於112年針對參與過國民法官的民眾進行調查,在參與國民法官後有64%的民眾信任法院判決,並且有近63%的民眾願意再次擔任國民法官,可見國民法官制度的施行,對於臺灣的司法信任有大大的加分。

作者看法

針對國民法官制度,作者認為是可以消弭民眾對於臺灣司法的負面形象,從法院對於國民法官法庭的設計及制度的推廣,看得出來政府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但除了以人民參與審判拉近司法與人民的距離,我覺得可以藉由法治教育和演講等方式增加民眾對於司法的信任和理解,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中法治教育的佔比其實不高,以先前剛結束的國中教育會考為例,法律題僅僅只有個位數至10題,作者認為我國可以比照先前有學者提出的奧地利公民教育方式,將法治課程獨立於其他公民課程並列為必修,除了可以加強民眾的法治觀念,也讓司法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

*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系學生,曾任海巡署職業軍人及補習班助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