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離岸風電陷困境─致郭智輝部長的一封信

2024-06-27 06:10

? 人氣

筆者指出,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面臨重重困難,需大破大立,方能拯救市場和景氣。(資料照,尹俞歡攝)

筆者指出,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面臨重重困難,需大破大立,方能拯救市場和景氣。(資料照,尹俞歡攝)

郭部長您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是一名離岸風電產業的從業人員,曾經以顧問公司、本土供應商、開發商等不同角度參與離岸風場的開發和建設工作。在更早之前,我也任職於電子材料產業,那時我就聽聞您的大名。首先,我要恭喜您就任經濟部長。您已上任一個月,想必對經濟部的運作已有深入了解,也必定認識駕馭官僚機器的困難。我衷心期待您能創造改變,特別是扭轉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委靡不振的狀況。

這幾年來,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業界同仁都看在眼裡。而面對離岸風電發展的挑戰,政府或民間其實都曾提出許多很好的建議,但最終因為各自議程設定不同,未能達成共識。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政策是一個妥協再妥協的版本,它可以做到公平,它也可以最大範圍地討好不同利害關係人,但也因此無法解決真正對症下藥,而導致紛擾不斷,甚至加重整體病情。

台灣離岸風電價格高昂,矛頭通常直指國產化政策。以我所參與的3-1專案來看,國產化固然是問題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全球零組件、海事運輸及安裝工程價格的上漲。台灣的離岸風電專案面臨國產化壓力、全球成本上升、政府補貼退場及電網等基礎建設的真實成本,種種因素疊加,形成了今天的完美風暴。

鬆綁國產化政策確實有助於提升離岸風電專案的存活率,並讓高科技產業有更多平價綠電可用。政府可以詢問台積電與沃旭大彰化第二期簽約的價格,若台積電願意透露,這應該就是未考慮國產化的價格。當然,各風場專案的地質、風速和商業規劃不同,綠電售價亦會有所差異,但這可作為參考。

目前,政府考慮將本土供應鏈價格過高列為離岸風電專案的不可抗力/不可歸責因素,免除部分罰則,這是正確的方向。然而,這樣的訊息傳達給3-2期選商業者,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可以不計代價地承諾國產化比例,反正最終可以不可抗力/不可歸責來解除部分國產化義務,導致3-2期選商或許也是無效選商。政府裡面,既有希望透過保護手段發展本土供應鏈的政策制定者,也有希望鬆綁國產化政策來增加離岸風電專案可行性的人士,兩者理念雖不同,但都出於愛台灣之心。然而,這兩者的矛盾導致了政策的混亂和效能低下。

3-1期的情況已經非常嚴峻。多數案場可能難以為繼,要高科技產業承擔3-1期高價綠電,違背市場原理,可能導致政府、風電開發商、供應鏈及高科技大廠的多輸局面。寄望3-2期來解救3-1期亦不太現實,如已有社會先進指出3-2期已出現「越競爭越貴」現象( 參考:朱政騏觀點:越競爭越貴的台灣風電),搞不好未來還需寄望3-3期來救3-2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