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指出,裴澤斯基安雖然以「為了伊朗」的競選口號成為「無聲選民」的代言人,甚至承諾未來「絕不對抗議民眾使用警棍」。不過有批評者認為裴澤斯基安對伊朗政治現況過於天真,因為他過去十年並未擔任政府部長(他擔任衛生部長是在哈塔米總統任內),他的支持者則呼籲政府立即釋放政治犯,這也成為裴澤斯基安上任後的一大挑戰。
裴澤斯基安雖說他會忠於政教合一的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但他也表示如果無法實現政治承諾,他將辭去總統職務。 裴澤斯基安的另一個挑戰是缺乏個人班底與團隊,一般認為他將任命魯哈尼政府的舊時部長入閣,但這份名單可能會在議會審議時面臨巨大阻礙。在第一輪頭票名列第三的加利巴夫已經表示「伊斯蘭議會將幫助新政府」,不過主導議會的保守勢力依然帶來隱憂。
在贏得總統大選後,裴澤斯基安必須獲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正式認可,並在伊斯蘭議會宣誓就職。裴澤斯基安承諾向世界開放伊朗、與西方國家談判核協議,設法說服西方取消經濟制裁。除了伊朗的死敵以色列之外,裴澤斯基安希望跟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世界保持關係,他也承諾實現社會正義、甚至結束性別歧視。不過半島電視台指出,如果沒有伊朗政府內的保守勢力同意,裴澤斯基安很難推展他的改革理想。
裴澤斯基安表示,他希望與西方建立更好的外交關係、並且採用符合國際對透明度要求的金融法規,設法解除阻礙伊朗經濟發展的制裁,如此才能實現經濟成長、解決伊朗高達40%的通膨困境。不過美國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後,伊朗核協議一直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經過多年談判依舊未能使其恢復,即使是裴澤斯基安也說,他無法承諾能夠解除「所有制裁」。儘管受到美國制裁,德黑蘭仍繼續向中國和其他國家出售原油,但仍與全球金融體系處於脫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