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建交將滿67周年 《經濟學人》稱巴拉圭面臨這挑戰

2024-07-06 17:00

? 人氣

2023年7月12日,時任我國副總統賴清德與訪台的時任巴拉圭準總統潘尼亞會面。(AP)

2023年7月12日,時任我國副總統賴清德與訪台的時任巴拉圭準總統潘尼亞會面。(AP)

南美洲內陸國巴拉圭與我國邦誼將於12日滿67周年,而巴拉圭總統潘尼亞是首位祝賀我國新總統賴清德當選的外國領袖,也是賴清德就職後第1個接見的也是潘尼亞的慶賀團。不過《經濟學人》4日直言,隨著兩岸緊張局勢升高,巴拉圭鄰國與中國貿易利益上揚,持續力挺台灣的情況可能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洲專案主任柏格(Ryan C. Berg)5日在X平台表示,這篇《經濟學人》文章暗示台灣未給巴拉圭能與外交轉向相比的利益,「但該文章忽略台灣提供永續發展來回應夥伴的需求」。《經濟學人》指出,巴拉圭因與台灣維持邦交,失去龐大的中國投資利益。

智利智庫「中國對拉美影響千禧研究中心」(ICLAC)主任厄迪內斯(Francisco Urdinez)表示,巴拉圭每年沒從中國得到的投資和信貸,約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1%。《經濟學人》稱,2010至2019年間,中國平均每年在拉美地區投資約140億美元,「幾乎1分錢都沒到巴拉圭,其與中國的貿易也是該區域最低」。

柏格與CSIS美洲專案副研究員布雷德索(Rubi Bledsoe)2023年8月發布的報告坦言,該區域國家必須在「與中國簽訂不透明的基礎設施合約,且其會使貪腐惡化,還得到不可靠,有時劣質的項目」及「捨棄數十億外援、貿易和投資,與台灣維持邦交,而台灣提供更穩定但預算僅占小部分」之間二選一。

該報告指出,中國起初提供外援,之後逐漸轉為外國直接投資(FDI),以增加中國的獲利,且中國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有商品(commodities)、競爭(competition)、削減(Curtailment)「3C」目標,即取得中國所需關鍵商品、與美國競爭區域影響力,以及在全球舞台孤立台灣。

台灣提供永續發展回應夥伴需求

該報告直言,「一個中國」原則已成中國和此區域國家互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在該區域的策略基礎。另外,中國2005至2021年在該區域投資約1400億美元,可是貸款和直接從中國採購設備與技術掛勾,因中國的優惠貸款一貫要求借貸款項的5成要用於購買中國商品。

此外,中國有目的地提供可調整利率的貸款。報告以厄瓜多為例,2012年獲得75億3000萬美元貸款,但連本帶利債務達到約250億美元,中國得到的是可擁有至多厄瓜多9成油輪,直到2020年。不同於中國聚焦能源、礦產和基礎建設,台灣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著重在建構當地人民能力。

該報告提到,台灣約30%至50%的開發預算投入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且人均開發援助貢獻為21.3美元,遠高於中國的2.05美元,而台灣的目的是守住邦交及強化國際地位,只是台灣經濟規模和中國不同,援外預算有限,投入當地的規模與形式也和中國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