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順觀點:戰道無導,何以為戰?

2024-07-12 06:40

? 人氣

四、戰道之導,貴在無戰

中華五千年國道,都以「長治久安」為主,除非外力入侵,甚少主動對外發動戰爭,像漢武帝為攻略匈奴而連年用兵,終至窮兵黷武而重創國力,就是「戰道」失當之故;而漢文帝面對南越王趙陀之叛,原可揮大軍一舉敉平,但他卻願加容忍,以一紙親函勸說而感動化解之,他勸趙陀說,「戰爭是你我的事,但是人民生靈塗炭,卻是何其無辜?我連你家的祖墳都願照顧,你還要如何?」這就是極高明的「戰道」指導,無須用兵,就以化戰、弭戰達成「無戰」目標而同勝於無形與不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戰道高明,同勝共利

世道之行,有常有變,和平安定為常,戰爭動亂是變,戰爭乃是萬不得已之舉,所以各國無不耗費巨資以建軍備戰,只要達到「無戰」,就是無形勝利。勝利者,要勝而有「利」,如果大量耗損以爭勝一時,或險勝、慘勝,或勝而人亡物燬,百廢待舉,重創元氣,乃是其勝無利,是無價值之勝,試看今日俄烏之戰,縱使某一戰略各有其勝,豈是有利?故真正高明的「戰 道」乃是藉由「無戰、不戰」而達「同勝共利」的理想境界。

六、老子貴無,無戰同勝

老子強調和平主義,厭惡戰爭,他的戰道指導在於一個「無」字,【道德經】一書共有102個「無」字,他主張世間永遠「無戰」,他在該書四章中主張運用極高明手段,「挫銳解紛」以達「和光同塵」境界,完全感受不到世間紛爭與戰爭的氣氛,卻是讓敵我兩國共融於和光同塵而不覺,此一經由化、弭、消、拒、避、遠、止戰,進而達「無戰」目標,實質上卻也是達成敵、我與全球各國的「同勝共利」最高理念,像當前的「紅海危機」所造成的全球海運價格高漲,就是齊陷「同敗共害」而無一國受利的明證。 

七、孫子崇不,不戰共利

孫子雖然追求戰勝,卻是高度崇善在「不」,全書五千餘字中竟有243個「不」字, 不者,不是消極的「不為、不能、不可、不及、不善」等,而是更積極的「不限、不僅、不只、不著、不彰、不顯、不屈、不

敗、不缺、不破、不避」等,若是與「無」結合,便產生難以估計的力道,如「無所不能、無戰不勝、無所不用、無所不及」。他主張「主不可怒而興兵,將不可慍而致戰。」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就是展現戰道上「不」的大用。

八、不戰而屈,戰道藝術

孫子最經典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全解應該是「無所不善盡其戰而屈人之兵」,簡而言之,所謂「不戰」,其實乃是「無所不戰」之意,至於要「如何不戰」?那就是「不計成本、不限方式、不形於色、不著於形,深藏不露、深潛不察、隱伏不顯、潛藏不露、沉默不張、緊咬不放、激而不怒、挑而不應,達成完好不損。」就是要把「不」的精義與價值發揮到極致,才能彰顯「不戰」的精髓,堪稱戰道指導之藝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