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陳智權–珠寶設計是永不停止的探險

2024-07-12 05:50

? 人氣

陳智權發現鈦金屬表面處理後的色澤如畫,讓他很喜歡,測試市場接受度發現客戶非常買單,從創意、創新發現新的市場;他不斷探索各種可能,作品也一直在改變。他把珠寶店收掉,把各城市的工坊縮減到只在台北,一心創作,也培養有創意的新人,非常享受現在的工作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被知名的V & A博物館收藏的禪系列藝術珠寶《木蘭》:鈦,尖晶石,鑽石。(亞卡珠寶提供)
2020年被知名的V & A博物館收藏的禪系列藝術珠寶《木蘭》:鈦,尖晶石,鑽石。(亞卡珠寶提供)

一位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資深策展人來到台灣,因緣際會到陳智權的亞卡珠寶藝術館喝茶,看到他的鈦金屬藝術珠寶大為驚艷,促成館方在2020年收藏《木蘭》:結合純鈦和鑽石、尖晶石的一組作品,木蘭花朵是胸針,兩個花苞是耳環,禪意十足的裝置藝術形式超越了珠寶的境界,V&A形容陳智權的創作「賦予二十一世紀珠寶嶄新定義」。

與內在對話 耕耘心中永恆的花園

禪,深深影響陳智權的思維和創意,他很早就皈依星雲法師,每天靜坐,還跟前台大校長李嗣涔練過禪密功,也練過站樁,「我感覺身上有一點『氣』。我的時間很簡單,要嘛想事情、頭腦放空,要嘛沉醉在設計中,或做園藝…」,他指著手臂被蟲咬和樹枝刮傷的痕跡,「感知是什麼?我的工作對社會的價值是什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珠寶商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奢侈品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他經常這樣靈魂拷問,心境也展現在作品中。

他常嘆時間不夠用,有時提醒自己別太快 但心中另一個聲音又說:你六十歲了…。前一陣子赴倫敦與知名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交流,教學相長的經驗令他津津樂道;陳智權與校方討論了兩年,除了舉辦講座,還出了個題目:「自然」讓學生們發揮,進行創作競賽,「老師帶著學生到Kew Garden,學生觀察自然、老師觀察學生,有學生躲在樹屋裡超過兩小時(找靈感)…」。他親自評審學生以自然為題創作的珠寶,指導他們如何從寬廣的創意中收斂,樂在其中。「這所世界頂尖學校的珠寶課程目標是要『定義未來珠寶』,我自己也常對自己說: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一定要告訴自己,困難就去做!一定要去做有挑戰、有思考的,想破頭想不出來的就去做吧,也許結果不是這麼好,但終究會好的!」

陳智權今年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講座和創作競賽,並親自評審、頒獎。(亞卡珠寶提供)
陳智權今年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講座和創作競賽,並親自評審、頒獎。(亞卡珠寶提供)

今年十一月,陳智權將到美國加州Bowers Museum鮑爾斯博物館展出他的最新作品:Eternal Garden《永恆的花園》,屆時將以寬八米八、高一米六的巨幅畫作形式展出,總共二十件珠寶:花、鳥、蜻蜓、蝴蝶和甲蟲,展出五個多月後還將移至德州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展覽。「策展超過五年,我想嘗試不一樣的可能性。未來珠寶應該充滿靈性,永恆的花園,就是我山上的花園,也是座內在的花園,是修禪的心態;禪是內在的靈魂、宇宙的精神,涵蓋一切。一生中做的每件事就是在花園裡做的事,以內在心態去『理』人間事,如同花園,不整理就會荒蕪…。」

陳智權的珠寶藝術表現獨樹一格,結合鈦金屬和鑽石的《牡丹》宛如畫作,禪意十足。(亞卡珠寶提供)
陳智權的珠寶藝術表現獨樹一格,結合鈦金屬和鑽石的《牡丹》宛如畫作,禪意十足。(亞卡珠寶提供)

展出的二十件作品裡,有陳智權三十多年前創業之初的創作,有的長達四、五米,也有大型、圓形和雕塑品,全由鈦金屬製作,「不那麼商業化,有這機會我很榮幸,非常幸運…」

三十多年沉浸於這個特殊、迷人、不為多數人所了解的行業,陳智權認為創意和方向是難的,要不要去走那條路、勇氣的激發是難的,但,「還是做有風險的事,只要不會掛掉就做吧!」

AKACHEN亞卡珠寶創辦人,也是藝術總監的陳智權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暢談他對於珠寶及創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提供)
AKACHEN亞卡珠寶創辦人,也是藝術總監的陳智權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暢談他對於珠寶及創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提供)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陳智權(約47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