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龍頭谷歌上周公布一份報告指出,過去5年該公司碳排量大增近5成,看起來是很難實現203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對台灣而言,這應該是有相當「啟示」、值得深思的新聞。
重環保、不為惡的企業排碳增5成
谷歌在2日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Google 2023年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43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19年高出48%,也較2022年高出13%。至於碳排的來源,供應鏈占了75%、去年增加了8%;另外一個碳排來源是資料中心,去年碳排年增率高達37%,使其占比達25%。
谷歌是全球搜尋龍頭、科技巨擘、企業座右銘標榜「不為惡」(Don't be evil)、之後再換成了「做正確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環保、減碳一直是這家科技大廠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把此壓力轉嫁到供應鏈中。但顯然其目標、或是說這個形象,破功了,不僅減碳成績看不到、碳排不減反增,而且是大大的增加近5成,已難實現203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更悲慘的是:公司預期碳排還會繼續增加。
AI吃電,各大科技廠難達淨零目標
而原因,除了部份歸因於供應鏈的碳排外,主要原因是推動AI應用於產品,幾乎所有的核心產品都投入AI,而眾所皆知的是,AI就是耗電多。而且不僅谷歌如此而已,今年5月微軟也表示,由於不斷投資AI,公司碳排自2020年以來增加30%,同樣也讓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難達成。
至於另一巨頭、全球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更直接了,公司作了2件事:一個是退出一個驗證碳抵消品質的框架組織,潛台詞就是:既然作不到乾脆退出。第2件是:鑑於AI耗電嚴重,亞馬遜乾脆自己拿出6.5億美元、直接買下核電廠,藉此獲取「低碳能源」,這也讓這家曾經是RE100(100%使用綠電)擁護者的亞馬遜,形同退出RE100,因為此組織不承認核電是綠電。
對台灣而言,從其中應該能得到不少「啟示」。一個是AI耗電量高,即使官方號稱已「理解」此事,但恐怕還是低估了其耗電程度,政府最好回頭檢討、修正那些「不缺電承諾」─卓榮泰曾在立法院說「至少能確保2030年前不缺電」,恐怕已不真實了,是應該以「料敵從寬」的原則再評估AI因素對用電量增加的影響。
對台灣的啟示,從電力需求到供電方式都要檢討
再來是供電方式,既然知道用電量會增加更多,考慮到排碳問題,綠電有其限制與不穩定特性,依照現在的能源政策,明年核電全部歸零,因此增加的用電需求,大部份都來自火電。
台灣要在成為「AI大國」的同時,也成為「排碳大國」嗎?如果不想成為排碳大國,唯一的解方,請參考亞馬遜的作法:用核電。事實上,這也是國際能源總署、歐盟及許多專家認可的作法:增加低碳排的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