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美歐同床異夢,中國角色吃重,台灣自我邊緣?

2024-07-12 07:20

? 人氣

當地時間7月8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波蘭總理圖斯克在華沙會面。哲連斯基表示,中國、歐盟和美國可以充當俄烏和談的調停方,因為它們的經濟和軍隊實力強大。(美聯社)
當地時間7月8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波蘭總理圖斯克在華沙會面。哲連斯基表示,中國、歐盟和美國可以充當俄烏和談的調停方,因為它們的經濟和軍隊實力強大。(美聯社)

事實上,奧爾班訪華的主題之一,便是要與中方重點溝通烏克蘭危機。習近平對此重申了「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三原則,並強調「國際社會要為雙方恢復直接對話談判創造條件、提供助力」,中匈在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主張是一致的。而哲連斯基還是相當看重中國在俄烏調停上的角色,無不顯示俄烏衝突拖得越久,中國被寄予的斡旋角色是日漸吃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會見烏克蘭駐華大使里亞比金(Pavlo Riabikin)、與烏克蘭第一副外長瑟比加(Andrii Sybiha)舉行磋商,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就烏克蘭危機進行第二輪和第三輪穿梭外交。此外,中國和巴西於5月共同發表了關於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中國大陸在俄烏問題上「不選邊站」的路線,逐漸打破了外界的質疑,同時正在發揮與日俱增的政治效果。

意識形態站隊不可靠,增加自身靈活性才是真

正是在此形勢之下,世界原有「挺烏」或「挺俄」的二元對立格局,可說是走向了土崩瓦解。國際政治終究講究的是現實與實力,意識形態的「站隊」遊戲,除了抱團取暖之外,解決不了任何的衝突,也平息不了任何的戰火。光是這一點客觀事實的變化,就給了台灣極大的啟示。

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親美」路線不分蔡賴,台灣在國際政治紛爭上的態度,也是以美國馬首是瞻。因此台灣深受西方零和博弈式思維的影響,在重大問題上凡是「只問立場」,把內部的藍綠白標籤政治這一套,也套進了看待國際政治議題上的眼光,從而大為窄化視野,不管事情是否起了變化,還是一股腦的「挺誰」、「撐誰」,卻讓台灣在擴大朋友圈的道路上得到反效果。

總統賴清德日前前往台中清泉崗基地視導「空軍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青年日報提供)
賴清德總統(中)日前身穿軍裝,前往台中清泉崗基地視導空軍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為準備漢光演習的國軍加油打氣,談到對岸言必稱「中國」。(青年日報提供)

特別是與對岸的關係,當歐洲部分國家,甚至包含哲連斯基本人,都能看到中國可以發揮的正面角色時,非但不會與其原有的「親美」立場背道而馳,而且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空間、選項與能動性,進而與中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

台灣做為世界潛在衝突的熱點區域當事者,難道不是更有必要懂得如何充當翻轉局勢的支點,強化自己的靈活性,並降低危機的風險?那麼既有的兩岸敵對路線,絕對有必要重新檢視,也需要從非此即彼、非敵即友的僵化思維中解脫出來,才不會讓台灣在世界風雲變化中自我孤立、自我邊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