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宜專文:死且不懼,何畏乎駡─國不能戰,汪精衛轉向綏靖

2024-07-22 06:00

? 人氣

筆者提到,汪精衛的對日策略也反映出他的一種執政理念,即民族經濟是軍事抵抗的基礎。(合成圖/取自Wikipedia)

筆者提到,汪精衛的對日策略也反映出他的一種執政理念,即民族經濟是軍事抵抗的基礎。(合成圖/取自Wikipedia)

去國(赴歐療養)之前,汪精衛發表一份聲明,強烈批評了〈李頓報告〉(Lytton Report)。三月分,國聯派遣李頓(Victor Bulwer-Lytton)帶領的代表團調查日本占領滿洲。汪精衛在南京接待了他們。他提出解決滿洲事變的十項原則,包括解散滿洲國、限制日本軍隊接近鐵路築路區域等。但十月二日發表的〈李頓報告〉又讓中國頗感失望。儘管報告總結的事實是客觀的,卻沒有提出懲罰日本侵略的手段,而是繼續綏靖坐觀。汪精衛請求對日制裁的要求被無視。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日本還是出於驕傲退出了國聯。這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廢墟上建立起來維繫國際和平的組織淪為現代歷史的恥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汪精衛的家庭醫生諾爾(中文亦譯「腦爾」;Kurt Noll,一九○○–一九五五)是德國人,比較熟悉德國的醫療設備,他在家人和祕書陪同下前往圖賓根,在熱帶疾病療養院(Tropengenesungsheim)住了六個星期。他十月二十二日乘法國蒸汽郵輪昂德烈.勒本號(André Lebon)離開上海,十二月初抵達圖賓根。由於他是匿名前來的,療養院將建築的一翼騰出來接待這位貴客。儘管如此,當地媒體還是聽到了風聲,對他的到來進行了報導。

諾爾醫生來自小鎮吉森(Giessen),在上海有一家相當成功的診所,據他家人稱,蔣介石、張學良等都曾經找他看過病。直到汪精衛去世,他不僅始終是汪最信任的醫生,而且也是汪晚年與德國發生聯繫的主要原因。此前,儘管他的妻弟陳昌祖、長子汪文嬰都是在德國上的大學,但汪精衛數次赴歐,都還是居留在法國和法語區。一九三二年以後,他赴歐主要是去德語區,不過原因僅僅是因為其礦泉和療養設備。如後文會更加詳細寫到的,沒有證據表明他受到當時德國狂熱的法西斯思想感染。

長城戰役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日,日軍突襲山海關,消滅了駐防的守軍。長城戰役開始。正在圖賓根的汪精衛接受當地報紙採訪,陳述中國自衛的決心,也表示對中德友誼的期望。的確,由於英美調停的不利,德國漸漸浮現為中日調停的希望。他一月分離開圖賓根,前往捷克的卡爾斯巴德(Carlsbad,今天的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在此休養至二月初。這表明他在捷克期間聽到了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的消息。三月十七日,汪精衛回到上海。他一開始力辭復職,被媒體批評為不願意共紓國難。在輿論壓力下,他終於在月底同意復職。按照他的說法,不是因為他有任何成功的把握,只是出於和整個國家民族一齊「跳火坑」的沉痛決心。有評論者是以將他譬喻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者」。這一次,汪精衛似乎再次以退為進,成功為自己部分恢復了令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