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自建》台灣需要建立主權AI嗎?該怎麼做?

2024-08-09 07:10

? 人氣

林彥廷分析,訓練AI就像教小孩讀書,讓小孩逐漸擁有成人的知識量。因此不只是讀教科書,也需要散文、小說這類文學作品。林彥廷心中最佳知識來源,就是典藏了全國所有出版品的國家圖書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為大型語言模型訓練AI使用和取得資料,在世界各國都還是很新穎的事例。如何判定侵權、如何「合理使用」,各國幾乎都還在觀望。如今年年初,有美國大型報社控訴OpenAI侵害著作權,但卻因無法證明ChatGPT「重製」其報導,反被OpenAI發現,報社刻意誤導ChatGPT,涉嫌產出「誤導性內容」。截至目前,此訴訟仍在持續中。

類似案例也讓出版社、圖書館等藏書所有人,不敢輕易釋出資料使用權;開發團隊更怕被大量訴訟拖累,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一一尋求授權,讓取得資料變得曠日廢時。 

另一方面,法規制定者也很為難,擔憂設立過多限制,扼殺了產業的研發能量。行政院在7月下旬剛公布的《人工智慧法》草案中,針對資料取用並沒有提出太多的解釋或規範,在政府推動人工智慧研發與應用的原則中,寫了「應促進非敏感資料之開放及再利用」,也沒有指定負責監管的主管機關。 

對此,專長於智慧財產權的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熊誦梅指出,政府初期不宜介入太多,這份草案以7大原則貫穿法條,已經展現出政府支持AI發展的意願。 

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熊誦梅。張薰云攝。
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熊誦梅。(張薰云攝)

 

「台灣人力夠,只是留不住」 

在台灣,我們引以為傲的是優異的電腦及半導體設備製造能力,在全球佔有領先地位。然而在軟體方面,台灣企業的優勢是什麼? 

《風傳媒》訪問一名參與過上市金融、科技業AI導入專案的軟體工程師,他說國際軟體巨頭搶人搶很兇,台灣開出的價碼根本留不了才;而軟體新創並不受創投青睞,軟體還沒設計出來,錢就先燒光。台灣惡劣的軟體研發環境,讓人才紛紛外移到美國矽谷等地追夢。 

他認為,台灣不乏優秀的軟體人才,這點從Google、微軟等軟體科技業巨頭來台設立據點,和近期AMD、輝達等公司宣布來台設立分部等現象,便可見一斑。 

然而這正是企業轉型的重要機會。AI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校務長蔡明順,接受《風傳媒》訪問時信誓旦旦地說:「台灣不會掉隊,但,怕認知跟不上。」 

蔡明順觀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辦學7年來,開課對象遍及醫療、金融、製造,也推動以公協會、龍頭企業等對象的專班,讓企業把員工送來學校進修,即可結合自身產業知識,發展出企業獨特的AI應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從企業人才出發,培養懂得使用AI、管理AI的新時代科技人才和管理者;接下來,他們辦理全民AI人才素養,希望全國人民都能擁有對AI的正確認知和基本素養。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教室背版,牆上掛滿了學員完課感想。(攝/張薰云)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教室背版,牆上掛滿了學員完課感想。(攝/張薰云)

蔡明順估計,未來台灣擁有AI素養的人佔9成、技術工程人才8-9%,最後1-2%則是管理治理者。管理階層不用摸透AI技術,但他必須有概念、有邏輯,知道如何讓AI發揮最大效用。 

他認為台灣的機會在於軟硬整合,以硬體為基礎,加入軟體服務,面向國際市場,才能長出穩健成長的軟體公司。這想法與資深AI工程師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也認為台灣的軟體創業團隊應該多尋求國際合作,取得足夠的資金和團隊合作的能量,才能擁有足夠的規模、穩定獲利。 

然而,儘管中研院和台大先後投入台產AI模型的研發,對企業而言,我們有必要用到自製的AI模型嗎?日前,台灣知名AI新創iKala執行長程世嘉(Sega Cheng)接受電子時報採訪時指出,台灣不需要專屬AI模型;他認為在全球AI競爭中,語言霸權必然發生,人們應設法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來使用國外現有的AI工具。 

現階段已經開始導入AI的企業,他們怎麼做,什麼情況會用到自製AI模型?在AI即將進入每間企業營運環節的時刻,風傳媒將剖析企業組建人工智慧團隊的困境。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