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預計於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為因應台灣失能失智人口長照需求,積極建立普及長照服務體系,希望具體實踐在地老化願景。此外,因應逐年增長的長照需求,亦培訓專業照顧人力,擴大在地就業機會,形成蓬勃發展的長照產業市場。
補充缺口vs.潛在風險
勞動部提出「移工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預計於9月公告,引發各界討論和疑慮。該計畫係希望將具備照顧、培訓及有管理能力單位成為雇主,以一對多居家方式,提供符合申請家庭看護移工案家,或重大傷病、緊急術後出院個案返家後之生活照顧,補充照顧缺口及滿足服務使用者需求。然而,引入鐘點移工建立新型照顧服務,使在地長照人員憂心薪資成本競爭恐造成就業衝擊,或政策美意遭濫用,從事許可外之工作,甚至服務使用者、案家有過度依賴移工情況,以及對鐘點移工短期內之適應與能力,是否能符合照顧工作需要有疑慮,而影響長照2.0所建立的服務體系。
台灣照顧人力不只患寡,也患不均
各界對引入勞動部鐘點移工的憂慮確屬合理,但在高齡化快速趨勢下,台灣仍面臨照顧人力短缺情形。未來照顧供需差距可能會擴大,且將依各縣市呈現不同情況。檢視衛生福利部公布長照十年計畫2.0相關統計,2023年底全台長照需求人口推估為860,398人,而照顧服務員僅有93,364人,平均每位照服員服務超過9人。另以雲嘉南地區為例,雲林縣每位照服員預計服務10.2人,嘉義縣為8.6人,台南市為7.2人,各區域有明顯差異。當然,以上粗淺計算,並未實質考慮到服務項目與失能等級。但數據提醒我們,台灣照顧人力不只患寡,也患不均。各縣市照顧需求人力不同,而未來長照需求勢隨高齡化遞增,若無法及時補充人力,照顧缺口將逐漸擴大。
平衡短期人力需求與長遠發展
面對照顧需求增長與區域差異,鐘點移工或成為彌補缺口之可行方案。為避免鐘點移工可能引發的就業衝擊、違規濫用或照顧品質低落等問題,除應落實同工同酬,也應加強移工專業照顧培訓,包括語言和照顧技能,嚴格界定工作範圍,防止許可外工作。在強化人力及建立健全制度同時,建議中央及地方,更精準推估實際照顧人力缺口,優先考慮人力短缺最嚴重地區,依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移工配額,確保鐘點移工引入能對應實際需求,真正達成政策目標。優質照顧人力,是台灣推動長照發展基石。台灣即將邁向長照3.0,鐘點移工或許是短期特效藥,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提升長照工作誘因,包括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福利待遇及建立職涯發展途徑等,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落實照顧正義。
*作者為吳鳳科大助理教授,台師大博士、社會工作師,從事社工及長照教學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