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美國一敗再敗,大聯盟仍不斷續辦
還記得美國的職棒大聯盟(MLB)剛開始辦以國家為參賽單位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orld Baseball Classic, WBC)的時候,也是一堆看不懂球的人,在那邊講美國要辦個比賽讓大聯盟球星可以參加,拿個世界冠軍證明自己。結果WBC辦第一屆美國隊沒拿到冠軍,大聯盟辦了第二屆;第二屆美國隊又沒拿到冠軍,大聯盟還是辦了第三屆;甚至第三屆美國隊還是沒拿到冠軍……事實上美國隊直到第四屆才拿到至今為止唯一一座的冠軍(意思是第四屆後他們又丟失冠軍了)。
其實在稍微懂棒球的球迷心中,根本不會懷疑美國是棒球世界第一這件事情,就算在經典賽一輸在輸的狀況,大家還是不會有所懷疑,其他國家的棒球球星,仍會以登上大聯盟為自己棒球生涯的最大榮耀。喔,對了,其實大聯盟沒有任何的「美國官方」身分,完全是一個私人組織,為國爭光什麼的根本與他們無關。
「大聯盟辦經典賽是為了證明美國是棒球世界第一」是不懂棒球也不懂美國的人,才會幻想出來的胡說八道;「美國為了壓制中國在奧運使陰謀」其實也是一樣的「照樣照句」。但其實奧運會變成現在這種「國際假戰」的模式,其實也是國際奧會為了讓各國參與度更高,而有意製造出來的氣氛,當然各國政府也樂於配合,畢竟當國民的國族情緒被挑起,就比較不會注意到政府的內政幹得有多爛。也就是說中國人和各國國民越是為了那面獎牌氣呼呼,國際奧會越是高興。其實在歐盟於1993年成立後,奧運在歐盟國家的收視率開始下降,當年就有法國的觀眾受訪表示「實在很難再將德國視為敵國、覺得非贏他們不可」,挑動國族情緒正是奧運可以搞大的重要因素。
大聯盟辦經典賽辦其實也是基於相同的心態,希望藉由國族情緒來推廣棒球這個世界參與人口其實不大的運動,當市場擴大了,大聯盟當然也能尋到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多的收益。所以大聯盟在辦經典賽時,根本是想盡一切辦法,像是祖上幾代有一個該國血統都能代表該國的這種寬鬆規則,要讓各國參賽隊伍變強。
最好每個國家都強到可以打倒美國隊
在2017年那屆的經典賽,台灣在分組賽第一場就輸給以色列,一日球迷開始吱吱叫、痛罵「鬼島」隊不長進。然後以色列又贏了韓國、贏了荷蘭這些傳統棒球強權成為分組第一。以色列甚至進了第二輪又贏「業餘世界冠軍」古巴,直到第二次遭遇荷蘭才初嘗敗戰。
沒有棒球傳統的以色列打成這樣實在讓人吃驚,畢竟棒球(或說所有團體球類運動)是必須累積幾個世代的努力,才能成就強權的。果然,那屆以色列代表隊的大部分球員都是美國人,在美國職棒大聯盟體系下的小聯盟討生活。這就是大聯盟在經典賽「組隊寬鬆政策」下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