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和科技巨頭挑戰輝達的壟斷地位
AI計算市場的龐大規模,讓許多公司躍躍欲試,紛紛聯手挑戰輝達。根據花旗投資研究(Citi Research)半導體及網路設備分析師Atif Malik預測,到了2027年,AI相關晶片市場將達到每年4000億美元的規模。
英特爾副總裁Bill Pearson表示,許多公司正專注開發CUDA的開源替代品,英特爾工程師目前正參與兩個類似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包括安謀(Arm)、Google、三星(Samsung)和高通(Qualcomm)等公司。ChatGPT開發商OpenAI也正籌備自己的開源計劃。
投資者如潮水般湧入能開發CUDA替代品的新創公司,如果真的成功了,未來也許能夠自由選擇使用任何晶片,擺脫業界所謂的「CUDA稅」。例如,新創公司Groq最近宣布獲得6.4億美元的投資,估值達28億美元,將致力於打造能與輝達匹敵的晶片。
當然,其他科技巨擘也沒閒著,如火如荼地投資開發自家晶片:Google和亞馬遜各自生產訓練、部署AI用的訂製晶片,微軟(Microsoft)也在2023年宣布跟隨這個趨勢。
而在這場晶片競爭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是超微,只不過以市佔率而言,仍然遠遠小於輝達,其Instinct系列AI晶片在2024年的預期收入為45億美元。
超微副總裁Andrew Dieckman透露,該公司砸下重金招聘軟體工程師,「我們大幅擴充了軟體資源。」超微在上個月宣布,將以6.65億美元收購Silo AI,增加300名AI工程師。就連身為輝達重要客戶的微軟、Meta Platforms,也在購買超微的AI晶片,反映這些科技巨頭也樂見競爭。
8月19日,超微宣布以49億美元收購伺服器製造商,同時也是輝達供應鏈的ZT Systems(美商雲達),頗有加快腳步挑戰AI霸主地位的意味。
儘管競爭者們步步進逼,分析師預計輝達在未來2~3年內仍可保持約90%的AI晶片市佔率。
衡量成本效益 科技公司轉而尋求替代方案
如果要分析替代方案的優缺點,勢必得先了解在不使用任何輝達產品的情況下,構建類似ChatGPT的AI的所需條件。
新創公司NinjaTech AI創始人兼CEO Babak Pahlavan表示,如果負擔得起,他本來會選擇用輝達的硬體及軟體來創辦公司,但H100晶片太過搶手、供貨短缺,導致價格始終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