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俄國干涉烏克蘭內政,原「八大工業國」(G8)決議排除俄羅斯,改由「七大工業國」(G7)進行集會。今年,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7國的領袖,將參加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省為期2天的G7領袖高峰會,6日,已有2000人聚集在會場附近抗議,爆發衝突。
從G8到G7,在俄羅斯退出被戲稱為「銀行與資本家好麻吉(the henchmen of bankers and corporations)」的「工業國集團」(Group of X)後,美國與歐盟國家的關係也產生了化學變化,因為美國在眾多國際議題上已逐漸從第一線退居第二線。
Obama faces new dynamic with Europe at G7 summit in Germany http://t.co/peGI2Wml8O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5 6月 6日
美國退居第二線
從2014年集會到今年,舉凡俄國干涉烏克蘭、利比亞難民以及中東戰火等問題,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也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亦即,美國已開始退居第二線(less direction from Washington, more demands on Europe)。
美國現任的歐巴馬政府目前對於在亞洲制衡中國崛起的努力似乎興趣較大,對於歐洲議題已不似已往那般關注,這也代表歐盟國家對於區域問題將有更大的置喙空間,更可以脫離以往美國習於在背後下指導棋(leading from behind)的慣例。
G7 leaders prepare for German summit http://t.co/zV4Fy7N6Ij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5 6月 7日
2011年,英法在美國的建議下,出兵支援北約攻打利比亞,前領導人格達費下台後,非但沒有恢復秩序,反而造成現在大批逃往歐洲南部的難民潮;2013年,法國也曾要求美國取消轟炸敘利亞阿塞德政權,認為美國插手敘利亞事務將激怒俄羅斯,讓亂局一發不可收拾,目前看來,似為先見之明。
歐洲事務自行解決
曾任美國布希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的哈德利(Stephen Hadley)分析,以去年的烏克蘭危機為例,法德極力奔走出面調停的過程中,咸認最後是「美國不參與」的誘因才讓俄羅斯願意上談判桌解決。哈德利認為,歐洲國家逐漸扛起解決國際衝突的角色,在中東國家眼裡,顯示出美國開始對該區域事務的態度轉變,「更增進了歐洲國家的信心」。
現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副顧問的羅德斯(Ben Rhodes)卻不做此想,他強調美國的外交決策都需要歐洲盟邦的背書,美歐間的合作仍然緊密,舉凡伊朗核武問題、氣候變遷議題、打擊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以及制裁俄羅斯等,要說美國讓歐洲盟邦自行解決歐洲事務,不如說「美歐分工(division of labor)」。
現任歐盟駐美國大使歐蘇利文(David O’Sullivan)呼應這個觀點,他表示「這並不是在指責美國,而是歐美相互分工的結果」。
G7「脫美返歐」?
今年的G7領袖高峰會議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省(Bavaria)加爾米施-帕滕基興(Garmisch-Partenkirchen)舉辦,當地曾於1936年主辦冬季奧運。6日近中午時分,約2000名抗議民眾在會場附近的火車站前進行抗議,要求終止跨大西洋貿易協定,他們手裡揮舞彩虹旗,喊著反戰口號。
#G7 Summit Begins in Bavaria to Discuss Global Security, Foreign Policy pic.twitter.com/fLL0Lhvmtw
— Sputnik (@SputnikInt) 2015 6月 7日
德國警方為了這場盛會,出動了逾2萬名警力部署維安,只出現零星衝突,2名抗議者遭警方的胡椒噴霧反擊而送醫,沒有人被逮捕。
7日,G7正式會議就將展開,除了經濟議題外,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歐巴馬在內的7名國家領袖,也準備對目前希臘債務問題、烏克蘭內政、地中海難民、以巴議題以及打擊IS進行意見交換。
在美德兩國爆發美國國安局竊聽德國政要的齟齬後,梅克爾與歐巴馬有許多機會交換意見,其他歐洲國家領袖也在觀察,任期僅剩年餘的歐巴馬是否會繼續退居二線,讓歐洲國家自行處理區域事務,放手讓G7「脫美返歐」。
Obama faces new dynamic with Europe at G7 summit http://t.co/DA9Ql1oXHT pic.twitter.com/5pKoYpj8mK
— HuffPost Politics (@HuffPostPol) 2015 6月 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