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從政以來一直有「放大」效果,過去是好事放大,近來則是壞事放大,這是他自己的業報,只是苦了台灣的第三勢力;然而,當所有的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滿滿的都是個別政治人物的壞事、綠營名嘴都沈溺在柯黑的虐待狂快感時(某學者臉書語),台灣政媒結構真的病得不輕,病到寧願忽視那些迫切的生存危機、而輕輕放過執政者時,台灣民眾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從財產申報出包到選舉補助款買商辦,甚至市政府時代的疑案,柯文哲確實該受到嚴格的檢視,即使高於兩大黨都不為過,因為柯文哲從政以來常自誇標準高於其他政治人物,他自己是否符合這樣的標準當然應該受到檢視,而且,柯文哲總統大選時以個人的魅力第一次完成第三勢力的整合,這個第三勢力未來如何發展形同繫於柯文哲一人,柯文哲個人的操守及言行當然更要受到關注。
打柯文哲買商辦卻不願改制度 典型的一次性消費
監督柯文哲沒有錯,即使是執政黨經常性的「監督」在野黨也可以,台灣的問題是,媒體上(尤其是電子媒體)幾乎只有柯文哲被監督,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了。就以這幾天花選舉補助款購買商辦為例,確實觀感不佳,但媒體痛打之餘,渾然忽視總統選舉補助款存在已近30年,其他人或政黨的使用狀況,從未受到檢視;最神奇的是民進黨議員爆料此事,卻絕口不提民進黨內規和民眾黨一樣,也是三分之一歸中央黨部,三分之二歸候選人,侯選人是要捐自家基金會,或是宣稱要作公益,黨都不會過問,更遑論接受檢視了。其實之前就傳出立委當選人用補助款買新車,有人戲稱,只要不聲張,侯選人要拿這筆錢去買台積電股票賺個幾百萬,恐怕也不會有人過問。
換句話說,選舉補助款進私人口袋並不是新聞,如果覺得柯文哲等人的行為不足取,綠藍兩大黨應該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41條,正本清源之道是取消選舉補助款,不然至少明定用途及罰則,就不會有濫用納稅人的這錢的情事發生;只是,事情是否會如此發展,我高度懷疑,因為綠藍兩大黨是選舉補助款的既得利益者,台灣侈言改革,但只要違反這兩大黨的利益,絕難過關;果然,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咬定這是個人問題,不是制度問題,講白了,選舉補助款議題就是對文哲的一次消費,柯文哲的人設再度受損,但改革制度不用想!
柯文哲因為身陷政治獻金及京華城案,檢調正緊鑼密鼓偵辦中,成為政壇焦點自所難免,不過,這種電視滿滿柯文哲的現象,其實已長達10年,第一年確實極度風光,每一家電視台都搶播柯文哲要痛打五大弊案,當年他未經詳查輕言弊案,當然也造成後來難以收尾的下場;等到柯文哲與民進黨鬧翻,開始出現柯黑產業鏈,後來雖有韓(韓國瑜)黑或徐(徐巧芯)黑,但都沒有柯黑產業鏈如此持久, 柯黑指的並非一般的批評者,真正客觀的批評者不會獨沽一味、只批評一人,所謂柯黑是指只要站穩柯黑立場就可以有實質收益的,最典型的是台北市議員,只要當柯黑就可以至少拿到一成選票,於是綠營市議員紛紛搶當柯黑;名嘴型的柯黑則是異曲同工,原來再名不見經傳,只要成柯黑,綠營談話性節目自然將你捧成巨星,既有市場又有通路,有意仕途者當然前仆後繼搶當柯黑,後面還有許多後備軍等著。柯文哲一人養活這麼大一群柯黑產業鏈也算是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