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受到美中經濟對抗加劇、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及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世界政經情勢瞬息萬變、國際之間競爭激烈且合縱連橫。而為維護國家經濟與科技優勢,降低經濟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區域之風險,世界主要國家皆開始重視經濟安全。
如日本已提出「經濟安全戰略」,訂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並推出「經濟安全重大技術開發計畫(K Program)」;歐盟則提出「歐洲經濟安全戰略」。而2023年5月20日,七大工業國集團(G7)針對「經濟韌性與經濟安全」議題發表領袖聲明,未來將致力合作以解決中國大陸的非市場政策和行為,對抗其經濟脅迫,並提出7大戰略,其中包含「建立具備韌性的供應鏈」(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事實上,在美國主導下,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已形成對抗中國大陸之經濟聯盟,各國均展開供應鏈分散區域生產、關鍵戰略產業自主化、強化可信賴的區域合作、強化國家經濟安全等重大經濟戰略調整。
由此可見,在全球去風險化主流趨勢下,西方民主陣營國家皆透過經濟安全政策發揮角色與影響力,引導企業進行供應鏈布局移轉,以達到兼顧總體經濟發展與關鍵產業自主性,以及建構韌性供應鏈之發展目標。而供應鏈韌性發展的議題,涉及不同國家及其產業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因此,在區域間的國際合作方面,在美國川普總統提出「印太區域」倡議後,拜登政府所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也將「供應鏈彈性」列為該架構的4大關鍵支柱之一。其中,印度不僅是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架構之關鍵國家,同時也是世界各國發展韌性供應鏈的重要合作對象。
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而言,印度不僅是在亞洲的重要區域安全與產業布局合作對象,同時也是其全球經濟合作聯盟中的重要成員;因而印度也在國際經濟安全趨勢下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並採取和西方民主陣營一致的行動:
第一,在面臨美中經濟戰時,全球跨國企業欲從中國大陸這個世界工廠撤出之際,印度適時以「印度製造」政策廣納外資,並提供成本低廉的土地、勞力資源,而成為跨國企業自中國大陸轉移產業供應鏈、分散生基地的重要投資布局地區;亦為美歐國家推動關鍵產業「友岸外包」、落實「中國+1」之時的首選之地。
第二,印度為亞洲重要民主大國,不僅是QUAD(四方對話機制)核心之一,亦為美國在經濟、安全上為抗衡中國大陸而將亞太區域的概念擴大為印太區域的主要因素,其著眼之處即在於將印度納入其區域聯合對象以擴大圍堵中國大陸之力量。印度既在領土、主權問題上與中國大陸多所齟齬,復與中國大陸競爭亞洲霸權地位,因而印度被西方民主陣營視為重要的結盟國家。印度作為「印太經濟架構」中最重要的成員國,不僅攸關印太地區經濟安全維護和供應鏈韌性建構,更是美歐賴以聯合以抗衡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外經濟擴張的關鍵核心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