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理論已明確指出,對產品設置價格上限會削弱賣家的積極程度,減少產品供應與選擇性,導致供應短缺,最終使社會整體福利減少,房租管制便是經濟學的典型案例。因此,多數經濟學家對價格上限措施通常抱持負面態度。然而,現實中仍有一些例外,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發布行政命令,對處方藥品設置價格上限,以防止醫療用品價格被市場哄抬。
在緊急情況下,是否應該防止物價迅速上漲?經濟學家對此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緊急情況下商品供應可能受限,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支付更高的價格,很容易受到企業剝削。相反地,另一些經濟學家則認為,價格上漲有其重要意義,因為它能夠激勵供應商增加供應,解決將來繼續短缺問題;若政府貿然介入、管制價格,反而可能助長商品短缺、搶購或囤貨等問題惡化。
「增加市場競爭」比「價格控管」更能夠控制物價
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不支持價格管制,但在自然壟斷市場中,某種程度的價格控制是可接受的,例如針對公營事業所提供的商品。然而,美國食品雜貨市場顯然沒有被某些企業壟斷,消費者有許多選擇,應屬於完全競爭市場,因此價格管制並不適用。
因此,除了直接採取價格上限之外,通過「增加市場競爭」來降低物價,讓價格更加貼近商品的實際成本,可能會更受經濟學家支持。賀錦麗在發表計劃時也提到,政府將懲罰那些投機取巧或違反規則的企業,同時支持和鼓勵遵守法規的小型食品公司。
整體看來,雖然賀錦麗提出的食品價格管控計旨在抑制價格哄抬,減輕民眾生活負擔,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類管制措施難以實施且成效有限,可能會導致供應短缺等負面結果。此外,惡意哄抬行為與市場供需力量之間的界線往往非常模糊,使得政策執行更具挑戰性。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普遍支持通過增加市場競爭來降低物價,使價格更接近商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式不僅能避免價格管制帶來的副作用,還能更有效地平衡供需,穩定市場價格。顯然,美國要解決食品通膨問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