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erican people are looking for a new message’: behind Harris and Trump’s different campaign strategies https://t.co/Qr5ZGxdCxA
— Guardian US (@GuardianUS) September 9, 2024
賀錦麗競選像在走鋼索,她擁護拜登任內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和不討喜的政治包袱保持距離,例如拜登主打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賀錦麗則承認生活成本增加,並研擬禁止哄抬物價。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政治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賈克布斯(Larry Jacobs)表示,賀錦麗希望兩全其美,她要為了經濟成長、就業增加、壓抑通膨攬功勞,也不希望因為持續的通貨膨脹而受選民責難。賈克布斯指出,賀錦麗一直打著改變者的名號競選,他認為這很奇怪,「因為改變這個主題適合挑戰者,而不是執政黨。」
Kamala Harris and Donald Trump will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face-to-face Tuesday night for perhaps their only debate, a high-pressure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their starkly different visions for the country after a tumultuous campaign summer. https://t.co/1Hrb9Bvte0
—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September 10, 2024
競選策略專家認為川普應放棄負面選戰,以政績決勝負
81歲的拜登退選、交棒59歲的賀錦麗,頓時讓民主黨甩脫「年齡」這個弱點,讓78歲的川普成為美國大選史上最老的候選人。民主黨競選策略專家巴爾德拉(Kurt Bardella)進一步指出,選戰雙方原為兩個老白男,加入一名有色人種女性,這就是巨大的改變,且「創造了過去與未來的具像化對比」。
民主黨交棒,讓川普對拜登的挖苦與批評失去著力點。2016年川普帶來衝擊,以反建制派素人的形象參選,撼動共和黨的根基並擊敗民主黨中堅希拉蕊(Hillary Clinton)。8年過去,川普背上多了兩次彈劾、4樁刑案,新氣象完全走味。這次川普第三度挑戰總統大位,卻繼續重複「民主黨偷走2020年大選」的虛假指控,繼續承諾「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已經失去「破壞者」的人設形象。
巴爾德拉曾為共和黨工作,他表示競選標語加上「再次」這個詞不代表改變,而是倒退。「顯然,選民想要更加有遠見、更樂觀的願景。一方陣營說一切都糟透了,如果賀錦麗當上總統,美國就會毀滅;另一方陣營說我們可以更好,更好的日子在等著我們。後者更加樂觀,而且對於走出新冠陰霾、對川普和拜登抱持疲乏感的選民來說,翻開新篇章的新開始非常吸引人。」
川普陣營試圖將拜登政府在移民、通膨與撤出阿富汗的挫折算在賀錦麗頭上,不過這種攻擊至今為止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賀錦麗不主打現任副總統身分,而是打造展望未來的形象。政治顧問與民調專家埃瑞斯(Whit Ayres)指出賀錦麗不是因為特定政策脫穎而出,而是她的種族與性別創造出改變的形象,甚至不需要強調。他說:「一位擁有非洲和亞洲血統的女性可能成為美國總統,這個概念本身就體現改變。」埃瑞斯認為,川普較佳的競選策略,是比較自己與拜登—賀錦麗的政績,強調經濟和移民方面的成果是最好的策略,然後將賀錦麗塑造成舊金山自由派,利用她過去在不同議題採取的立場做文章,「如果他停止校園霸凌式的謾罵,就會有贏面」。
民主黨競選策略專家羅森伯格(Simon Rosenberg)認為川普被削弱了,而且沒有突破。「一部分是由於賀錦麗聲勢正上漲,談論要將國家帶至何處。川普對此不感興趣,他重施故技,製造混亂和紛爭,但賀錦麗並不買單。」羅森伯格補充:「川普只有一個,但這個川普的作用不若以往,而且競選團隊沒有B計畫。競選陷入危機,他老調重彈,但沒有獲得同樣的效果,這是危機。」
不過最新的紐約時報/謝納學院民調顯示,如果今天就是投票日,48%的選民會支持川普,47%會選擇賀錦麗。川普的1%優勢讓共和黨懷疑賀錦麗競選語言的成效。2012年羅姆尼(Mitt Romney)競選團隊最高顧問陳仁宜(Lanhee Chen)表示:「在媒體上,賀錦麗塑造的形象就是這樣,但選民實際看到的可能大相逕庭。如果我們獲得更多數據資料,就能確定那是深入人心的形象,或者只在首都圈內有效,現在還無法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