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2個月,今年約有2.4億美國人具有投票資格,但政治學者指出,白宮新主人的選舉結果最終可能取決於其中區區15萬選民。新聞中常見的「搖擺州」(swing states)和「搖擺選民」(swing voters)是什麼意思,這些決定總統人選的少數關鍵選民是誰、又為什麼能左右大局?
在美國兩黨制的運作下,有些州的多數選民被認為幾乎永遠支持某一政黨,舉例來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加州和紐約州幾乎無往不利;而共和黨則可以穩拿德州和南部好幾個州。所謂「搖擺州」,指的是政治傾向不穩定、可能在大選中倒向任何一方的州,又稱為「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美國哈姆萊大學(Hamlin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舒茲(David Schultz)指出,在美國極化政治和選舉制度的作用下,搖擺州成為真正能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今年總統大選的搖擺州共有7個:分別是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密西根州、亞利桑那州、威斯康辛州和內華達州。
都是因為選舉人團
「搖擺州」之所以會成為大選焦點,都是因為美國採用「選舉人團」制度,並且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按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都實施「贏者全拿」制度,這意味著儘管只是在普選中勝出對手0.1%,也可以拿下該州全部的選舉人票。在2000年的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僅以537票之差輸掉佛羅里達州,使得該州的25張選舉人票全部流向對手小布希(George W. Bush),最終以266張選舉人票對上小布希的271張選舉人票而落敗。
舒茲表示,制憲者在決定「防止大州在全國選舉中獲得不公平優勢」的選舉制度時並沒有想到這一點:「(制憲者的想法是)選舉人團制度可以防止小州被忽視⋯⋯然而,從至少150年、甚至更長的實踐經驗來看,有些州在選舉中確實具有決定性作用。」
所以,到底什麼是搖擺州?
舒茲提出四項指標來衡量一州是否為搖擺州,也可說是最嚴格的搖擺州定義:
第一,該州是否為「戰場」(battleground)。總統候選人經常在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和勞動節(Labor Day)的重要期間訪問這些州進行拉票,主觀上將這些地方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該州是否「競爭激烈」(competitive)。這意味著兩黨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差距在5%以內,這是搖擺州的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