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培觀點:營建職災趨增,由誰解?如何解?

2024-09-16 06:30

? 人氣

媒體報導近期房市旺,但營建職災死亡人數卻也出現增加的情況,呼籲有關部門重視工安落實稽核。(示意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媒體報導近期房市旺,但營建職災死亡人數卻也出現增加的情況,呼籲有關部門重視工安落實稽核。(示意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火烤似的豔陽和某豪華美廈“容雞率”弊案的烏煙瘴氣撲天蓋地充斥著所有媒體新聞和政論節目,在在令人難忍。同時之間,其實還有件讓人痛心的新聞卻缺乏大眾注意,這新聞雖小、但也急待政黨有力人士觀注和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幾年來,台灣房地產飆漲,「建設公司」趁勢崛起、各地建案齊發,一片欣欣向榮,然而這上升的景氣有個共併現象--「營建職災死亡人數的(一起)趨增」:

據聯合報(2024/9/10)報導,勞動部統計,去年全國營建業職災死亡人數100人,比前年72人大增28人;營建職災死亡人數排前幾名的都是房市熱區、推案量大的城市,但因缺工等因素「趕工成常態,也增加職災風險」。也就是說,您我所見(搞不好所住)之高樓大樓可能就隱藏些營建職災的冤魂。

有個把議員認為對營建職災,「中央、地方應加強稽察與輔導」,所謂的「中央」沒有任何反應,而地方政府回以「勞檢人力缺乏、影響勞檢量能」,以台中市為例,勞檢人員編制100人,實際不到30名。其實不止勞檢人力不足,筆者上網查詢有關營建安全的規範,幾乎全是針對建築物本體而不是「工作人員」,頂多「呼籲」他們注意一些事項(包括筆者風傳媒2022/07/30 有關含酒精飲料對工安的影響)。想也知道,到處都有工地,政府的勞檢人員即便足夠,又怎可能隨時、隨地在旁進行所謂的「稽察與輔導」,工地師傅們流動性高、來自各地(甚至移工)、賣力活多於技術活,也不見得會言聽計從,反正付他們工資的是公司、不是「稽察與輔導」人員。

有一個直轄市的勞工局表示,該歸罪「雇主未提供防護設備」,筆者覺得這顯然推托之詞倒比較接近問題的核心--「雇主」,也就是營建公司。錢是營建公司在賺,公司理當對自己公司的勞工的安全負全責,包括勞工的延攬、訓練以及現場的指揮和行動方面的管理種種,特別在公司大賺之時,更該分點羹,加強防護設備(尤其防墜)、訓練和加聘專業人才、隨時隨地在工地「稽察與輔導」,「趕工」更該量力而為。其實,經營管理者平常就該養成「勞工安全常在我心」的習慣、當成公司的核心文化。

台灣是個資本社會,由資金說話,一般勞工相對沒有聲音,但是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有高堂兒女依賴他們的奉養哺育,「身體常是勞工唯一的財產」,一但發生職災,他全家老小很可能陷入絕境。

總之,政府有關不應放任房市高漲、營造業大賺其錢,卻把因「趕工」而讓營建工人承受著職災增加的風險。換一個民俗的思維,一般購屋者誰不忌諱自己居住的華廈大樓在建造時發生過職災,建物現在隱藏了一個、甚至數個冤懟的靈魂和他、他們遺族無聲的哀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