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公部門別成為「二加四人才計畫」的路障

2024-09-25 06:10

? 人氣

經濟部長郭智輝打造「二加四人才培育計畫」,公部門却可能是主要的阻礙。圖為郭智輝訪視工研院碳捕捉技術攤位。(張薰云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打造「二加四人才培育計畫」,公部門却可能是主要的阻礙。圖為郭智輝訪視工研院碳捕捉技術攤位。(張薰云攝)

賴政府上任剛滿四個月,工總適時發表《2024工總白皮書》,提出台灣的四大困境,包括產業失衡加劇、基礎建議落後、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以及產業淨零轉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十年來,「五缺」—缺電、缺水、缺地、缺才、缺工,一直是台灣經濟轉型及產業發展揮之不去的陰影。工總針對十大產業、152個會員公會進行的問卷調查也顯示,缺工(72.8%)、減碳政策(70.4%)、產業轉型(65.4%)、能源政策(56.8%)、缺人才(42%)及兩岸關係(42%)等6項是產業界面臨的最大挑戰。

經濟部長郭智輝還在民間時,就常對台灣的人才政策、勞動力政策發表不少看法;入閣後,即便人才及勞動力不是經濟部的管區,但他仍積極與相關部會協調,並在多個公開場合,推銷其招攬國際人才的理念,近來更大力宣揚日趨成熟的「二加四人才培育計畫」。

郭智輝近期在受訪時表示,期待在四年內,把台灣AI產業推升至世界前三名,而為了滿足產業的需求,台灣需要20萬名專業人才,包括工程師和技術工,其中一半招攬海外僑外生、一半由國內自行培養、訓練。二加四計畫便是針對外籍生而設:透過外交部、僑委會、貿協等駐外單位,招攬優秀的外籍大二學生來台完成大三、大四學業,其間學費由教育部及就讀學校籌措,生活費則由企業認養負擔,畢業後再至該企業服務四年。

受到少子化影響,人才已成跨國企業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各國政府亦祭出各項優惠政策吸納國際人才。以新加坡為例,為了吸引更多外籍專業人才而不斷調整及優化簽證政策;包括針對高階專業人士的個人化就業准證(PEP)、就業准證(EP),以及初階外籍工作者的S准證(S Pass)和工作准證(WP)。

此外,為了加速發展科技及創新領域,新加坡政府也推出科技准證(Tech.Pass),期能吸引全球頂尖科技專才及創業者。除了簽證外,新加坡政府還提供多種補助計畫和獎學金。

新加坡政府的行政效能在國際名列前茅。在人才政策上,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中心發布的《2024 世界人才排行榜》(World Talent Ranking),新加坡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瑞士;台灣排名18,值得留意的是,香港排名高居第八。

該報告指出,新加坡在「培育人才儲備庫」方面表現優異,「對人才的吸引力」排名第五;尤其在「準備度」項目,近年已多次拿下第一。奇怪的是,新加坡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支出僅占GDP的1.9%,在列入評比的經濟體中排名第65。

台灣近幾年經濟表現強勁,今年六月公布的《2024 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在67個受評國家中台灣排名第八;在人口超過二千萬人的經濟體中,更連續四年贏得世界第一。

與新加坡相比,台灣的公部門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為4.33%(2022年),雖然遠勝新加坡,但在人力素質上卻似乎略遜一籌。究其因,政策良窳固然重要,但公務部門的企圖心更是關鍵;新加坡的教育支出比重雖然低,但卻努力完善法規,並以重金「收割」各國既有人才,成效卓著。

郭部長提倡的二加四人才培育計畫,兼顧中基層實務的技術工和中高階的工程研發人力,若能順利上路,應能有效緩解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缺工、缺人才壓力。然而二加四計畫牽涉的層面甚廣,亟待包括教育部、勞動部,甚至僑委會、外交部、內政部及國發會等凝聚共識,推出可行方案。此外,國際精英人才的稅負議題,財政部也要提出配套作法。

從洛桑的評比可看出新加坡國際人才政策的成效。台灣的二加四計畫能否順利落實,端視相關部會的協作與配合程度;從消極面來看,至少也不要成為充實國際人才庫的路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