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26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於簡報中提到,未來將培養40萬可恃民力。針對這40萬民力如何訓練,與會人士指出,將分成民防通識、資害應變、基本救護、通訊操作、生存技能等5面向進行。
徐斯儉於簡報中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共分成「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五大主軸。
在民力的訓練及運用方面,徐斯儉表示,希望在一般公務人力外盤整出所謂「可恃民力」,包括民間的救災團體、現役及退役的替代役、義警消、社區層次的民力任務隊及非政府組織、慈善團體等,且在各鄉鎮市區公所建立防災協作中心作為協調機制。
徐斯儉說,目標是希望能夠透過相關的訓練及演練,培養40萬人的可恃民力,成為具中等以上執勤能力的一股力量。主要能夠執行自救、互助、有組織性的社區層級合作,並且能夠支援災民的收容安置、簡易的人命救護、穩定社區的秩序等工作。
可恃「民力」配比總數約40萬 5面項進行訓練
針對40萬民力配比如何規劃?與會人士表示,40萬可侍「民力」配比,這幾個類別都有全國的統計。例如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約27.8萬人、義消約4.8萬、義警等民力任務隊、民間災害防救團體約7.6萬,所以總數約40萬人。
至於如何訓練這批人員,與會人士則指出,要依照其他4個面向類別的需求,整合調整。分成5項訓練:民防通識、資害應變、基本救護、通訊操作、生存技能等,而這也會是接下來委員會和政府部門要持續討論和驗證的議題,昨天會議中就有委員提出建議,除了「災防士」之外,也應該有「關懷士」的訓練及驗證,也有委員提出建議,政府應該可以考慮擴大認證制度。
與會人士舉例,昨天在會後轉述記者會上,內政部長劉世芳就提到現役、備役替代役男,目前的規劃是分作「治安」、「災防」兩個任務來做後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