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8月底正式向巴基斯坦要求全面重新檢視《印度河水域條約》(Indus Water Treaty,IWT),巴基斯坦在2周後才回應,希望印度謹守條約,要求相關爭議應放在作為管理與溝通管道的印度河常設委員會(Permanent Indus Commission meetings)討論,雙方仍然沒有交集。
這不是印度第一次做出類似的請求,但這次印度加入了「重新檢視」(review)的字眼,顯示印度有意重新談判IWT,而不只是修改部分約文。
1960年簽訂的水資源分配條約
IWT是一份1960年在世界銀行促成下簽訂的水資源分配條約,規範印度河上游6條源流的水資源管理。印度河流域帶來豐沛的河水,灌溉富庶的旁遮普地區,這裡也是南亞的糧倉,近代是農業最密集的地方,IWT的重點就是河水的流量管理與分配。
由於主要控制上游的國家是印度,而巴基斯坦的65%灌溉系統仰賴印度河水域,巴基斯坦在談判時強烈要求確保流往巴國的水量,印度最後做出讓步,雖然兩國各取得東西3條河流的無條件使用權,但實際上巴基斯坦分配到的水量豐沛許多。也因此印度國內長久以來廣泛認為IWT讓巴基斯坦取得許多好處,最普遍的說法是巴基斯坦擁有總流量的70%,甚至有一說為80%。
兩國的爭議來自於水力發電站的興建,印度在尼勒姆河(Kishanganga)與Rattle(位於奇納布河)建立川流式發電站,這與水壩不同,但IWT對於川流式發電的建造型式有相關規定,巴基斯坦認為印度的設計違反了IWT的規定,巴國與世界銀行於2016年單方面向常設仲裁法院提出仲裁要求。
莫迪威脅要阻斷印度所控制的三條河
然而印度堅稱仲裁法院沒有管轄權,並自2023年起一再要求巴基斯坦重新討論IWT,常設仲裁法院在當年四月認定對該案有管轄權,該案至今沒有進展。有鑑於此,印度應該想要修改跟第三方仲裁相關的第9條約文與附錄G。不過印度這次似乎態度更堅決,印度官員透露,印度河常設委員會的運作將會停擺,直到巴基斯坦同意重新議約為止。
IWT爭議僅是問題的表面,在流量分配的背後,是印巴長久以來的敵對關係,使得雙方在各項議題上都難以達成協議,水資源分配是印巴用來打擊對方的手段。
印度河流域的上游正是衝突熱點喀什米爾。早在2005年巴基斯坦就曾要求世銀組成獨立調查團,調查位於印控喀什米爾境內的巴格里哈(Baglihar水)壩是否違反IWT,調查結果允許印度繼續興建該水壩。印度撤銷查謨喀什米爾的自治地位後,印巴關係更加緊張,對於IWT的爭議也就各執一詞,看不出有談判的轉圜餘地。
印度提重新議約凝聚國內國族主義情緒
目前巴基斯坦在交付第三方仲裁上占了上風,因此沒有理由要接受印度的要求。而印度也不甘示弱,2019年莫迪曾表示要阻斷印度所控制的三條河流向巴基斯坦,雖然印度尚未實現這個威脅,但這顯示印度隨時有可能將衝突升級。
雖然IWT常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水資源分配條約,但簽訂60年來雙方爭執不休,可見得水資源分配的協議是如何難達成與維繫。印巴尚未為此發動軍事衝突,但是相互指責與向國際控訴已然成為雙方外交戰的重要一環。
印度提出重新議約的要求,其實也預見巴基斯坦不會正面回應,IWT重新談判恐遙遙無期,然而印度政府藉由此議題,激起民眾對巴基斯坦的不滿,對於凝聚國內國族主義情緒,增加人民對政府支持有政治上的助益。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兼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印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