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死亡、破壞與仇恨的一周年

2024-10-12 06:20

? 人氣

以哈衝突屆滿一年,圖為在迪爾巴拉地區一家醫院的停屍間,巴勒斯坦人哀悼在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時喪生的親屬。(美聯社)

以哈衝突屆滿一年,圖為在迪爾巴拉地區一家醫院的停屍間,巴勒斯坦人哀悼在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時喪生的親屬。(美聯社)

去年10月初,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投書重量級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美國國力的源頭〉(The Sources of American Power)為題,盤點並宣揚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與政績,7000字長文中自然要提及中東地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中東地區仍然有許多長年累積的挑戰,但此一地區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平靜的狀態。」

蘇利文並特別點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情勢仍然緊張,尤其是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然而儘管雙方嚴重磨擦,我們已經緩和加薩(Gaza)的危機,恢復相關各方中斷多年的直接外交接觸。」

幾天之後的10月7日,盤據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激進/恐怖組織哈馬斯(Hamas)對以色列南部發起大規模軍事攻擊與恐怖攻擊,造成近1200人死亡(大部分是平民)、劫持250多名人質(65人己經死亡,66人等待營救)。以色列國防軍(IDF)隨即大舉反擊,先是狂轟濫炸,然後出動地面部隊。哈馬斯可能以為人質在手會讓IDF有所顧忌,不致於使出霹靂手段,這樣的盤算顯然大錯特錯。

今年10月7日,以色列-哈馬斯戰爭(Israel-Hamas war,加薩戰爭)爆發屆滿一周年,中東地區陷入數十年來「最不平靜」的狀態,加薩「危機」一發不可收拾並延燒黎巴嫩與伊朗,以巴雙方的「外交接觸」幾乎完全斷絕。那篇讓蘇利文灰頭土臉的鴻文仍然留在《外交事務》網站,上述兩段文字已悄消刪除,覆水難收,但不妨蓋上遮羞布。

政治人物的名聲不值一哂,但這場戰爭的創痛與衝擊繼深且鉅。一周年,《紐約時報》名記者羅傑・柯恩(Roger Cohen,他是猶太裔)寫了一篇動人的回顧文,標題一語道盡這場戰爭最悲哀的一面:「世界被10月7日改變,仇恨成了贏家」(In a World Changed by Oct. 7, Hatred Is Winning)。

以巴的族群仇恨有其歷史淵源,1948年以色列建國(復國),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帶來「大災難」(al-Nakbah):至少75萬被迫逃亡或者遭猶太人強制驅離,淪為難民。仇恨從此深深埋下,70多年來盤根錯節,猶如惡性腫瘤之中又包藏了惡性腫瘤。過去一年,在驚人的死亡與破壞加持之下,仇恨更是急遽升高。

過去一年,以軍對加薩走廊投下7萬5000噸炸彈(超過二戰時期倫敦、德勒斯登、漢堡三城大轟炸合計),留下4200萬噸瓦礫。15萬戶民宅全毀,60%住宅區、80%商業區化為廢墟,逾90%主要道路全毀,3130公里的輸電線路重創,700座水井遭到摧毀,123座學校與大學全毀。加薩1年的GDP還不到200億美元,但這把戰火已經燒掉至少330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