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了中國出現裂痕?BBC: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德國為何投下反對票

2024-10-14 10:55

? 人氣

德國對華「去風險」如何「穩紮穩打」

議案通過後,中國商務部表示,正研究提高進口大排氣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據中國海關數字,2023年德國向中國出口的2500cc及以上排氣量燃油汽車價值約12億美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學者杜本表示,德國這次投下反對票,是基於商業考量和汽車產業的游說壓力,但在政治和戰略上,柏林還是與法國等其它主要歐盟國家立場一致,認為從中期來看,有必要在經濟上撤離中國,甚至採取更強硬的政治立場來對抗北京的擴張主義。

今年9月,兩艘德國軍艦穿行台灣海峽,為22年來首次,有分析認為此舉標誌著德國願意對抗中國。

位於北京的安邦智庫研究員周超對BBC中文表示,德國政商界這次反對電動車關稅,是擔心引發中國大幅度反擊,有悖於「穩紮穩打」的基本規劃,但事實上德國整體的對華去風險戰略依然在推進。

他舉例指,近兩年德國企業積極到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投資,而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與美國的經貿合作也進一步強化。今年上半年,德國對波蘭的出口超過了對華出口。

「德國對華經貿的深度捲入和巨大投入,驟然之間全面切斷或者大幅降低,從來就不是德國政府的政策選擇。但可以看到德國政府的態度是認真的,步驟是穩固的,規劃也是系統性的,實際效果也明顯,並不是言過其實。」

他表示,由於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對抗,中國和整個西方的對抗關係持續上升,以法國為例,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習近平曾高規格訪問法國,但法國軍艦也穿過台灣海峽,並首次參加美菲「肩併肩」聯合軍演。

「中國和蘇聯不一樣,中國深刻嵌入到全球分工體系中,西方與中國的對抗,以及雙方依然密切的經貿關係,都說明了這個互動是多層次的立體過程,很難再呈現出冷戰時期『一條線、一大片』的『寫意』態勢,會長期呈現出密切紛雜的波動性,友好和針鋒相對注定會長期並存。 」

回到北京的反擊,除了首當其衝的白蘭地,中國政府也對歐盟的豬肉、部分乳製品等進口農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被認為是針對西班牙、荷蘭、愛爾蘭等國家。

政治學者馮儒莎表示,歸根究底,這除了是歐盟各國對華貿易依賴程度的問題,也是每個國家在明知會被報復的情況下,是否有政治意願作出回應的問題。

「要擺脫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知易行難,有些國家在紙上展現出政治決心,並付諸實行,例如立陶宛,而其他國家則表現得不一致。」

為何德法立場大相徑庭?

February 9, 2018, visitors attend a tasting lesson with different samples of Cognac in Hennessy's tasting room in Cognac, southwestern France, during an oenotourism guided tour
法國是歐洲白蘭地主產區,中國貿易報復可能對法國打擊很大。

在關稅議案投票前,蕭爾茨表示希望與中國談判以解決爭端,該國財政部長林德納也警告,歐盟與中國的貿易戰對歐洲汽車業弊大於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