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鳴觀點:董事會才是讓私校沉淪,製造少子化亂象的操盤手

2024-10-20 06:30

? 人氣

更令人擔憂與遺憾,兩校共同點三,是董事會成員多具備教育部前官員、委員、甚至講座或名譽教授等頭銜資歷,在高教界有一定影響力。他們本應更有道德良知與公益精神,即使面對董事會紛爭,仍能秉持教育理念,撥亂反正。未料上述「賢達」非但不盡責監督考核校長,醜聞發生後仍企圖護短,為校長開脫。而教育部也一度發球帶出「寬容初犯」、「校長對相關法令較不熟悉」的風向,其態度更耐人尋味。兩校校長曾於公開信自承,擔心誠實申報會對學校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卻作假去傷害其他守法學校,此犯意顯與誤解法規的無心之過,差距甚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惟從過去教育部曾認定大葉違規,卻突然核定有爭議校長上任;和最近高教工會批評教育部開方便門,於半年內火速同意大漢技術學院依私校法停辦,讓該校師生感覺被突襲;到媒體不斷披露,政府放任私校剝削來台就學的外籍生或僑生,成為血汗學工,讓台灣背上「人口販運」的國際惡名;種種跡象不免令人心驚,台灣高教界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一群白面黑手,正以少子化危機為掩護,相互串聯呼應,知法玩法,伺機影響政府決策,吸食掠奪私校最後的殘餘利益。

以大漢技術學院為例,高教工會揭發該校董事會改組由企業集團掌握後,將近2億資金挪移至台中成立產學分部。停辦後,讓花蓮偏鄉民眾與原住民需要的技職進修資源斷缺,違背大漢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能增加花蓮子弟的教育資源。而該校台中分部竟又低價租給「洛克威爾藝術實驗教育學校」,其校長及共同主持人,竟又為大漢技術學院董事,明顯構成「不正利益輸送及酬庸關係」;且兩位董事又皆曾擔任多所大學校長,在高教界具有豐富的人脈關係。

足可見,董事會才是讓私校沉淪、製造少子化亂象的操盤手,而教育部有意無意成了董事會的幫手。現實案例亦證明,依私校法讓董事會可改辦其他學校、事業的退場私校,愈會引來高教禿鷹覬覦,師生權益愈會被剝奪,賸餘財產運用也愈偏離公益。因此為解決少子化亂象,教育部應嚴格監督私校辦學品質,嚴懲違法亂紀的校長與董事會,讓有問題的私校盡速退場或與其他公校合併;並修改私校法,讓停辦私校比照「私校退場條例」,解散董事會,由政府接手。畢竟私校為非營利性機構,非個人私有財產,政府每年給予免稅地位及獎補助款挹注,校產具公共性。董事會若已無力正常辦學,且董事歷經更迭多非原始捐助人,就不應再讓其苟延殘喘、狗尾續貂,為個人利益製造少子化亂象了。

*作者為大學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