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禁錮,往往是時代前進最大的阻力。兩岸關係的進展與兩岸和平的落實,必須先跳脫舊思維的框架。
日前有篇對海基會有所指教的投書,不僅不符合實情,也對海基會工作及角色扮演有很大的誤解。
自去年新冠疫情緩和後,兩岸民眾往來逐漸恢復,鑒於今年已有57萬多人透過小三通往來,陸方也已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馬旅遊。因此海基會在羅文嘉秘書長上任後,立即指派人員進駐金馬行政協調中心,這絕非蹭熱度或刷存在感,而是為提供兩岸民眾更好的服務,同時也傳達政府有決心及善意,推動兩岸正向與雙向的往來。
海基會是接受政府唯一委託,從事兩岸交流、協商以及服務工作,一向積極任事不怕事,在政府有限的經費支持下,完成許多政府賦予的任務。海基會組織章程中,開宗明義寫著「本會以協調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謀保障兩岸人民權益為宗旨」,站在第一線處理兩岸民眾大小事,海基會勇於承擔使命與責任,從不推諉。
海基會除了服務兩岸人民,另一個角色是扮演和平的橋樑,使兩岸民眾在和平的環境中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交往。日前羅文嘉秘書長在馬祖大坵島談及贈送梅花鹿「和和、平平」給對岸,代表不論時空背景如何變化,我們對「兩岸和平」的想望始終如一,希望透過「和平之鹿」,將和平的價值與信念送到對岸去。「和平」不只是兩岸人民追求的目標,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
面對陸方總是拿一個不存在的「九二共識」,當作兩岸兩會恢復交流的政治前提,實際上是片面設立政治阻礙,完全無助於兩岸共同追求和平發展。事實上,1992年在香港雙方有會談,但沒有共識,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如今面臨現階段的僵局,兩岸需要一個更具前瞻性的思維,取代實際上不存在的「九二共識」。誠然,從習近平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談話,已說明陸方所謂「九二共識」始終只有「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一國兩制」,完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如果「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台灣人民絕不接受,就不可能作為兩岸的共識。
我們期盼兩岸共同追求「和平」,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對等尊嚴進行對話。羅文嘉秘書長在馬祖參訪「26據點」時,對於一個曾經充滿肅殺的軍事據點,如今轉型為和平觀光的藝術景點,才會有感而發,提出邀請海協會來馬祖「26據點」協商,重點不是「26共識」這個名詞,而是兩岸兩會能夠坐下來談,共同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畢竟,沒有試著去談,就永遠不會有共識。
展望未來,海基會一定積極任事推展各項工作,努力做好兩岸溝通的和平橋樑,讓兩岸可以不斷堆疊善意、跨越障礙,健康有序地進行雙向交流,為未來兩岸協商預作準備,也為兩岸僵局開啟和解之路。
兩岸和平不是口號,需要面對真實現狀的勇氣與真誠,停留在過去的思維,設置前提框架制約對方,才是落實兩岸和平真正的障礙。
*作者為海基會綜合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