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專欄:從納坦雅胡的政治豪賭,看中東地區勢力變局

2024-10-24 07:10

? 人氣

以色列針對真主黨的行動旨在讓北部居民「回家」,不再擔心遭到真主黨火箭襲擊。要實現絕對安全是很難的,但只要政府讓北部居民返回家園,這已被定義為勝利。這樣的勝利定義,讓納坦雅胡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曾經期望納坦雅胡迅速下台的國內對手現在都意識到,無法挑戰這位突然變得勢不可擋的強人。他們反而開始推動「高級黑」策略,製造一種以色列必須「乘勝追擊」的氛圍。例如,前總理巴內特(Naftali Bennett)呼籲應該直接轟炸伊朗的核設施,認為這是百年一遇的歷史機遇,必須好好把握。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聯社)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聯社)

對納坦雅胡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反而是維持這個「新現狀」,避免全面作戰的風險,同時迅速收割勝利的果實。如果他真有大局觀,甚至可以考慮進一步攻擊伊朗的選項。沒有人相信這可以實現長期和平,但只要能夠獲得幾年的穩定,已足夠讓他改變以色列的內政結構,包括重啟早前的「改革」,讓極右政黨入閣成為常態,並在殖民區結構性防止「兩國方案」的重現。

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呢?溫馨提示:以色列下一次大選預計在2026年10月舉行。

以色列取消左翼議員資格的故事

納坦雅胡的內閣,十分依賴外界視為「極右」的小黨支持。有朋友問:以色列有沒有「極左」的議員?答案是有的,只是他們很容易被取消資格(DQ)。這是如何運作的?國內外對此的看法又是否合理?

我們多次討論過,任何國家或地方的制度建設背後,都有一些不能單靠一人一票解決的基本共識,特別是涉及宗教、民族和國家統一這類問題。以色列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我們稱之為「超級國家」),由於它是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的產物,天生帶有猶太人的烙印,立國時明定國體為「猶太與民主的國家」。

問題在於,這兩者有時可能相互衝突,而這條原則也不容易應用到個別個人身上。直到1999年以色列政府修改憲法後,情況才發生改變。

當年,以色列國會修改了1958年的《國會基本法》,新增第7A條,明確規定若參選人的目標或行動「否定以色列是猶太與民主的國家」,則無權參選以色列國會。

從2003年國會大選開始,以色列中央選舉委員會開始運用這條新法律,在報名參選期間,主動取消違法候選人的資格。

通常出問題的,主要是兩類候選人:否定以色列是猶太國家的阿拉伯裔,或主張「反民主」的極端思想份子。以色列人口中,約有20%是阿拉伯裔,因此在120席的國會中,總有約10席屬於以阿拉伯人為主的政黨。近年來,這些政黨組成聯合名單參選,時常因為個別激進候選人的資格問題,與中央選舉委員會產生衝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