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制霸全球無人機市場,台美將合作打造「去紅化」供應鏈。業者分析,生產成本是第一道關卡,而台灣供應鏈強大、隱形冠軍多,還需補強關鍵缺口,並突破量產瓶頸,看好民間能量加乘政府、聯盟助陣,才能快速練兵壯大。
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不時以無人機偵查敵情、發動攻擊,讓各國看見無人機的重要性;而中國長期制霸無人機市場,大疆創新(DJI)拜政府補貼所賜,憑著模規經濟,在全球消費型無人機市場約有7成市占率,也被運用於軍事場域。
基於國安顧慮,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大疆參與美國政府採購專案,西方多國及日韓官方也開始轉向採購非中國製無人機。台灣無人機業者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中國無人機供應鏈存在的「後門」和通訊安全問題,確實成為各國無人機產品的重要隱憂。
今年9月,26家美國無人機製造商主管抵台,與台灣無人機產官學界密集洽談,規劃合作打造不仰賴中國的軍用與商用無人機供應鏈。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直言,「美國的研發能力加上台灣製造能力」,有機會主導產業發展;此舉也呼應賴清德總統承諾要將台灣打造成「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的政策。
建立去紅化無人機供應鏈,初期難壓低生產成本
但要建立去紅化的無人機供應鏈有何難度,根據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有500多家無人機製造商,其中超過400家集中於中國,業者認為,成本是第一道挑戰。
「要打造去紅化的供應鏈,成本會大幅上升,一台無人機的造價差距估計有2到3倍」,專注無人機研發近20年的台廠主管私下表示,「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若成本拚不過中國,除非是大企業,不然很難挺過研發階段。
也有業者坦言,「是本著愛國心,把無人機相關零件的製造留在台灣,然後靠著其他事業體去養它,否則價格根本打不過中國」。他也呼籲,「台灣一定要保持無人機的在地製造能量,萬一需要,可以隨時馬上投產」。
產業人士觀察,軍用無人機市場對去紅化供應鏈的需求比商用市場更強烈,也具備「不計成本」的特性;而商用無人機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市場需求更龐大。因此初期去紅化供應鏈雖可透過軍用市場支撐,但產業要健康商轉並長期發展,壓低成本仍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補強無人機供應鏈,台廠隱形冠軍信心十足
「無人機的前身就是遙控飛機,生產線在20年前陸續轉移到中國大陸」,開發無人機動力系統的中小企業高層認為,「台灣供應鏈雖然齊全,但對無人機產業而言,很多已經斷鏈」,必須補強缺少的供應廠商。他舉例,引擎、飛控系統雖有台灣業者在做,但產能相對不足;台灣通訊產業雖然很強大,但酬載方面還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