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讓政府保持足夠的完整嗎?」傅蓋特反問道。「運作存續計畫是圍繞各種發生機率低、一旦發生後果高的事件而建立的,」他對我們表示。「它也是圍繞著一個無論局面有多糟糕,包括核戰全面爆發,政府也要設法以一種合法的方式繼續運作下去的想法。我們(在聯邦應急管理署)鎖定的目標就是這樣。」
獨立於運作存續計畫之外的,還有一個名為「人口保全計畫」(Population Protection Planning)。這牽涉到聯邦應急管理署要先組織一支「第一反應者」的力量,在颶風、洪水或地震等緊急危機後提供美國公民援助。但核戰是聯邦應急管理署所稱的「青天霹靂」式攻擊。「如果遇到青天霹靂式的攻擊,」傅蓋特說,「人口保全計畫就會是完全不同的事,遇到青天霹靂攻擊,人口保全計畫會形同虛設,因為人類都將死盡。」
在這種場景下,聯邦應急管理署首長的司機會按指示把車靠邊停,等待搜救隊來接應。聯邦應急管理署搜救隊的直升機降落在了草坪上。聯邦應急管理署署長上了飛機並隨之起飛,他的座駕就在路邊怠速。民眾側目了一會兒,但也就只有一會兒,畢竟政府交通工具出現在華府或其周遭,他們也多少習慣了。有人拍下照片,發布到社群媒體,隨即回到了自己的生活日常。在路人短暫的引頸張望後,交通回歸正常。
此刻在飛往氣象山的途中,聯邦應急管理署署長加入了衛星通訊。非比尋常的挑戰正等在前方,這點他很清楚。遇上核子攻擊,「從我們偵測到某種(涉及核武的)異狀開始,」傅蓋特表示,「所有的事情都會與倒數有關。以時間框架而言……在核子攻擊中……我會抓大概十五分鐘,」傅蓋特說。所以問題就變成「你的手腳能有多迅速?你能多快讓系統運轉起來?要知道在事情瞬息萬變的時候,人一不小心就會謬判情勢而犯下錯誤。」
在當下的場景中,一個如傅蓋特熟知內情的聯邦應急管理署署長,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就是世界末日。
從這一刻起,聯邦應急管理署署長的工作重心變成了「那個計畫」,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你必須接受一項事實就是在核攻擊發生後,你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部分)人死去,」傅蓋特如此警告。他說,要是有人在他這個職位卻仍糾結於青天霹靂核攻擊即將發生的現實上,「那你會如癱瘓般動彈不得,」他有感而發。「那幾乎就像是你必須把自己跟可怕的人道災難劃清界線。幹我們這一行,就是要處理發生機率低、一旦發生後果高的事件。我是說,我們的存在,是為了小行星撞地球這類事件做事前規劃。」
聯邦應急管理署署長為最壞的狀況做好了心理準備。而排除真的有小行星撞地球,人類最大的災難莫過於核攻擊。
傅蓋特分析了起來,「在攻擊發生後,你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還剩下什麼跟還剩下誰?」然後你必須全神貫注去思考的就是:「你怎麼讓它們與他們活下去?」
從這裡開始,局面會開始快速惡化。在核攻擊過後的幾小時或幾天之內,「一切真的會變得只為了生存,」傅蓋特如此預料。「那不會是為了回復正常生活。這與傳統的反應無關。這是關於:我們(聯邦應急管理署)可以做些什麼讓大多數人在初始攻擊中倖存下來?」而老實說,他表示,「聯邦政府頂多只能告訴民眾……那些還有辦法收聽廣播的民眾……他們該做些什麼事來自救。」
那些事像是:「儲水、多補充電解質、待在室內、不要忘記你的道德感。」
然後自求多福。
更令人驚駭的內容,請見《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電影暖身版)》
*作者安妮.雅各布森 Annie Jacobsen,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五角大廈之腦》(The Pentagon’s Brain),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五十一區》(Area 51)、《迴紋針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及其他書籍的作者。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