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川普看法的轉變讓艾倫感到困惑。他也開始思考,如果川普不遵守民主和法治,那麼在選後是否會拋棄烏克蘭,停止對基輔的支持——就如同許多美國共和黨人多次表示的那樣,美國應該停止軍援。這也讓他更深思,若川普當選,是否會放棄對台灣的支持?例如,他多次提到台灣應該支付「保護費」給美國等言論,讓艾倫對他對台的態度產生了疑慮。
艾倫說自己這次應該不會再把票投給川普。
與艾倫有著類似想法的,還有另一位在美東工作的年輕教授陳俊文。
1982年出生於台灣南部的陳先生,十多年前赴美留學,主修運動科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到教職,幾年前正式入籍成為美國公民。現居紐澤西的他每週抽出一天,前往一所監獄為囚犯義務授課,輔導他們出獄後能儘快找到工作。正因如此,陳俊文對美國社會的貧窮、種族及階級問題有著深刻的感觸和觀察。
陳俊文向BBC強調,認為自己的政治立場一直是中間偏左,因此他頗認同民主黨的「全民醫療保險」政策,認為這政策與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相似,可以照顧到每一個人。但是,他也對民主黨提出赦免大學學生貸款感到不平,認為這對一些已經繳完貸款的老一輩公民不公平,「為什麼沒有貸款過的人要付稅,幫他們繳學貸?」但陳俊文說,他對川普給富人減稅的做法更感到不滿,「你賺的比我說,應該要繳更多稅對吧?」
陳俊文以前對川普的印象並不差:「其實四年前,我心中暗暗希望他當選,雖然我不喜歡這種人以及他的個性,但我對他的中國政策非常贊同,當時覺得他若當選,抗中路線應該能持續。」
然而,成為美國公民後,今年在考慮自己即將投下的第一張美國總統選票時,陳俊文向BBC解釋自己考慮的原因更加多元。他說,川普在性別及種族議題上經常發表歧視言論。對於美台關係,他認為拜登上台後的表現比川普更有心,並對北京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陳俊文又向記者強調,目睹國會暴亂的發生,無法將自己人生的第一張美國總統選票投給川普:「太反覆無常了!即使他真的支持台灣,他的行為也可能引發大眾將台灣與川普捆綁在一起,變成黨派政治的議題,對台灣而言反而是危險的。」
川普是個「行動派」
這是楊智偉(Winston Yang)的看法,1970年代他在紐約市出生長大,哥大畢業後,在華爾街投行工作多年,疫情前回到台灣,在台北成立了一家AI運動科技新創公司。
楊智偉是第二代台美人移民,他的雙親來自台南,1960年代赴美求學及工作。父親楊次雄是美東知名的醫生,後來在紐約創辦了一家小型銀行,而母親楊黃美幸則是著名的民主活動人士。楊智偉雙親幾十年前就在北美組織台灣人社團,支持民進黨1986年創黨,同時杯葛國民黨政權,他們曾在台灣戒嚴時期被列為蔣經國政府的「黑名單」,無法回台,直至解嚴。這樣的家庭背景使楊智偉對威權體制格外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