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有70萬人次到深圳看病,這是為什麼?BBC解析「北上求醫」的驚喜和無奈

2024-11-02 12:00

? 人氣

羅小姐說,因為事前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加上認為港大深圳醫院的口碑不錯,故她對於北上求醫並沒有太多的擔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次注射了生物製劑之後,大約三天她已經看到皮膚開始出現好轉的跡象,再沒有「出水」的症狀,傷口也癒合得很快,「以前常常沒辦法睡覺,終於能睡到一場好覺,焦慮感也少了很多。」

相較於香港每針逾萬元的價格,羅小姐在深圳注射每針生物製劑的價格約人民幣三千元,同一款藥物,價格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每月花在注射生物製劑的金額約六千元。以能夠負擔的價格接受治療。看到病情的轉變,羅小姐直言終有盼望,生活品質也有大幅改變,「病了這麼多年,已經不敢有盼望,不會期望可以醫好。」

目前羅小姐大約每兩個星期就會到深圳一次,主要是到醫院注射一針生物製劑,「其實坐高鐵上去很快,整個注射的過程也很快,可能我早上11點半到,中午12點就能離開了。 」

價錢相差近八倍的癌症標靶藥

同一間藥廠、同一種藥物,在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價錢往往相差幾倍以上。根據香港醫務衛生局的說法,由於香港與內地屬兩個不同關稅區,有各自的海關制度,故無法參與內地統一採購藥物。

過去高價藥物在中國大陸的情況也非常普遍,自2018年年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後,引起社會重新關注抗癌藥價格高昂的情況,後來中國大陸透過國家醫療保障局與藥廠談判,將藥物納入醫保藥品目錄,促使製藥公司降低藥品價格。

今年70歲的英姐於2022年確診為第四期的肺腺癌,她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頭一年她主要是服用在香港已加入藥物名冊、並成為專用藥物的第一代標靶藥,故當時未需要 高價自費藥,惟服用大約一年之後,身體開始出現抗藥性,需要轉為服用自費的第三代標靶藥。

轉藥意味著需要自費購買,英姐說,9個月的份量為35萬港幣,即每個月藥物費用約為3.8萬元,並且需要一次性付款。雖然有需要的病人可向民間基金申請資助,惟需進行嚴格的經濟審查,「當時的感覺很徨恐,如果只是付一次35萬,那盡可能(湊夠),但如果9個月後又要再看,那就像無底深潭,有多少個35萬呢? 」

後來英姐的女兒透過香港一個互助網路平台癌症資訊網得知,在深圳能以較為便宜的價錢購買相同的標靶藥,故於今年年初,她帶著母親開始到港大深圳醫院買藥,目前大概每個月需要到深圳一次,價格約人民幣五千元,價錢相差接近八倍。

當得悉有這樣的途徑買藥之後,並且能夠負擔得到,英姐說心情有較為安定下來。一開始的時候,她聽到有不同的說法,例如指這些在深圳的藥物是副廠藥物,即在原廠蘗物的專利權消失之後,其他藥廠仿製的藥物,「但那時候也覺得不要緊吧,畢竟價錢相差十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